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榮獲國家環境教育獎特優獎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獲得第七屆國家環境教育獎特優獎座,也是全國首次獲得特優獎的文化保存單位。 (記者鄭伯勝攝) 記者鄭伯勝/屏東報導  客委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所轄「六堆客家文化園區」,今年代表屏東縣參加環保署「第七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傳出捷報,獲得機關組「特優」,這也是全國首次獲得特優獎的文化保存單位,成功打破傳統框架和侷限。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以保存高屏六堆客庄深厚的人文資產為營運方針,並以發展成為「生態博物館」為目標,並於園區內呈現了客家最原始的風貌,在環境教育推動上是政府機關少數文化保存類環教場域,實際操作要將其融合並呈現出來有其難度,但園區透過傳統生活,如踔田(客語的除草)、實體典藏(菸樓、礱間)、客家文化體驗教育等,以簡單、自然的模式將文化推廣與環境教育相結合,並賦予了生命力。  客委會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表示,園區積極推動環境教育,在無數的課程與活動中接獲許多民眾的回饋,是該中心進步的動力,亦是繼續推廣環境教育的決心與意念,該中心也不斷提醒夥伴們,環境教育是永續的教育亦是雙向的溝通,並非單向的知識傳播,如此推廣環境教育才令人感動。  客發中心尊重土地給予我們的一切,就像是先鋒堆萬巒鄉五溝水社區的花肚鯽魚苗在園區水圳進行異地保種工作,鯽魚長大後再放回五溝社區水圳,讓客家文化傳承也能跟自然環境保育一起結合,建構出一個永續環境教育的文化傳承。  國內作為文化保存類的環境場域甚少,六堆客家文化園區作為文化環境教育場域,也期盼讓更多人參與環境教育,在參與中發現臺灣豐富多元的客庄文化生命力。

Read More

期盼近30年 竹市公道三道路開工

等待近三十年,耗資二十五點三億的新竹市公道三新闢道路終於動工,將打通竹市外環道路截點,讓西區與香山區的交通更便捷。 (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等待了近三十年、耗資二十五點三億元的新竹市竹光路銜接景觀大道的「公道三新闢道路」二十一日舉行開工典禮,市長林智堅率市府團隊向公道三的拆遷戶鞠躬感謝,這條長五百一十公尺的新闢道路,是打通竹市外環道路的重要環節,歷經多任市長推動,終在林智堅任內開工,預計二0二二年完工啟用,將是竹市北、西區連接香山區的重要交通道路。 林智堅感性提到,公道三新闢道路受到歷任市長關注,遇到的問題複雜且困難,不管是贊成或反對都各有支持者,近三十年的催生,他打趣說一個快三十歲的人都可生好幾個孩子了,可見這條道路開闢的困難,期間市府不少同仁與拆遷戶溝通時忍受委屈,但大家秉持決心、堅持做對的事,終於促成開工。 林智堅說,公道三新闢道路遇到三大難題,先是路線問題,經交通處專業評估,考量安全及獲得最多民眾支持,選擇直線路徑;同時市府以專案小組方式,逐一拜訪居民,從被拒於門外到與居民變熟識朋友,獲九成以上住戶支持。 此外,市府也花了七點四億元價購安置基地,是全國首創為拆遷戶整備「安置基地」,並提供房屋租金補貼,全拆戶一個月二萬、持續三年的補助,加上土地採協議價購方式及提高拆遷補償金,共投入十五億元補償金,讓這條工程費約為二億九八五十萬元的新闢道路終於開工,接下來市府會進行整地後施工,預計二O二二年三月底前完工通車。

Read More

冒險搶拍微電影受困沙洲 海巡漁民聯合趕赴馳援

九名民眾相約至壽島海堤沙灘拍攝微電影,受困沙洲,經海巡及漁民聯合趕赴馳援獲救。(記者張誼翻攝) 記者張誼/嘉義縣報導  中部分署第四岸巡隊白水湖安檢所指出,二十一日上午十一時十五分,接獲陳姓民眾電話通報,他與八名友人因海水漲潮受困在布袋壽島沙洲,請求派員救援,經派遣救生艇將人員救援上岸,始結束一場虛驚。  白水湖安檢所說,小隊長吳琳中尉據報,立即通報布袋商安檢所派遣救生艇,並立即搭乘蕭姓友好漁民膠筏(明富號)前往救援,另由第五巡防區通報海巡艇PP-3563艇前往附近海域待命,最後由海巡及漁民朋友成功將人員救援上岸,結束一場虛驚。  經了解這九名民眾(四男五女)均為互相認識的朋友,分別來自北部及南部,相約至壽島海堤沙灘拍攝微電影,因來自外地,所以不瞭解該沙灘如遇漲潮將被水道隔離為沙洲,當發現時海水已將退路淹沒,因近期常看到海巡相關救援的新聞報導,且經查詢知道附近有白水湖安檢所駐守,故立即致電求援,所幸海巡人員即刻救援,才解除了一場驚魂記;經初步檢查四男五女 均無大礙,離去前還不忘向海巡人員的表達感謝之意。

Read More

國家環境教育獎 竹市成果斐然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公司推動環境教育績效卓著,於全國二十二縣市的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榮獲民營事業組及個人組「優等」,為新竹市爭取光榮。 (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第七屆「國家環境教育獎」二十一日舉辦表揚大會,世界先進積體電路公司及新竹高中蘇俐洙老師推動環境教育績效卓著,於全國二十二縣市的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榮獲民營事業組及個人組「優等」,為新竹市爭取光榮。  環保局長江盛任表示,國家環境教育獎每二年辦理一次,今年邁入第七屆,分為學校組、個人組、民營事業組、機關(構)組、社區組、團體組等六組,每組選出一名特優及五名優等。主辦單位於全國二十二縣市的代表中、審查其執行環境教育的相關優良事蹟,經過近一年的初審、複審及決審的激烈審查過程,由世界先進及蘇俐洙老師一路過關斬將,實至名歸獲取殊榮。  世界先進公司余俊良廠長表示,該廠推動能源利用、設備節能等,用電、用水、廢棄物每年平均降幅一成以上,同時要求供應商一起加入綠色供應鏈;對外則深植環教札根校園,展現企業的環境友善力,結合鄰近學校龍山國小、樂活育幼院等,辦理水足跡、節能輔導及DIY環保手工藝等活動,超過三千五百人次參與。  世界先進也協助把位於柯子湖溪畔的金山面公園打造成為生態綠廊,於去年三月種植兩百棵青剛櫟及十棵櫻花樹,增加綠覆面積五二五0平方公尺,每年空汙減量效益可達二氧化碳七八七五公斤、總懸浮微粒八八四公斤,二百一十棵樹在該公司悉心照顧下枝葉茂盛,存活率高達百分之百,櫻花樹已經開始開花,幾年後將會是賞櫻好景點。  另外、新竹高中蘇俐洙老師,常針對不同議題撰寫環境教育課程,帶領學生進行多元性的環境教育體驗課程,如新生入學校園巡禮、苗栗出礦坑地理實察、汀甫圳沿線實察與軌跡定位教學等,過去兩年帶領五十二場次活動、超過三千人次學生。  環保局表示,此次獲獎單位從事業走進社區、再從社區延伸到學校、家庭,以「用在地」、「惜資源」、「護環境」守護在地環境品質。期許世界先進及新竹高中兩個單位持續精進,與市府合作推廣環教,喚起更多人關心環境議題,重視生態平衡、共創「全民綠生活」永續發展。

Read More

台積電竹南廠 徐耀昌視察進度

台積電投資竹南設廠,縣長徐耀昌,議長鍾東錦聽取建廠簡報。 (記者葉蒼秀攝) 記者葉蒼秀/竹南報導  台積電公司投資三千億資金在竹南科學園區設廠,預定一一0年中完工,地方殷切盼望新廠進駐營運後,為頭份和竹南地區帶來廣大而正面的效益,進而帶動全縣整體發展;縣長徐耀昌、議長鍾東錦及竹南鎮長方進興等人,二十一日前往工區了解目前建廠進度,並關心種植千株原生喬木回饋地方的現況。民意代表憂心施工期間衝擊環保與交通問題,廠方強調已從嚴管控將影響降至最低。  縣長徐耀昌表示,台積電進駐竹南科學園區,截至目前,是他上任後金額最大投資案,可望為地方帶來逾二千個工作機會,勢必能吸引許多苗栗子弟返鄉就業,為苗栗許個經濟繁榮的願景。縣府團隊會協助企業廠商解決難題,有信心在任期屆滿前達到「破兆」目標。  縣長徐耀昌對台積電投資設廠案相當重視,二十一日率同工商發展處長黃智群視察建廠工程及植樹成果,立委陳超明夫人吳麗利、鎮長方進興、議長鍾東錦及多位縣議員都到場關心。廠方分別由工程管理部經理呂孟倉、廠務部經理張俊鴻及相關工程師,就建廠工程進度及植樹現況提出簡報;其中工程進度為百分之三十,植樹回饋社區已完成第一階段二五0株。  議長鍾東錦、議員鄭聚然、廖英利等人,關切未來新廠招募員工能否優先錄用苗栗子弟。呂孟倉回應,廠方與施工單位一直都和附近里鄰長、代表或地方仕紳,維持雙向溝通,尊重地方意見並盡量滿足需求。

Read More

竹縣秋遊星夜季 下月三場趴

竹縣秋遊星夜季10月周末限定登場,來竹縣住一晚,星夜下野餐、聽音樂、看電影。 (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來竹縣約會吧!」新竹縣長楊文科廿一日宣告十月週末竹縣活動不斷電,精彩夜間系列活動熱鬧開跑,將有告五人、高爾宣等知名歌手熱力開唱,嗨翻竹縣夜,歡迎大家來竹縣住一晚。  楊文科縣長表示,新竹縣有許多適合民眾旅遊的自然美景與文藝古蹟,不過民眾對於竹縣的印象,往往都是白天的行程。因此這次十月的系列活動,以美麗星空夜為主軸,依在地特色規劃符合不同年齡層喜好的活動,要讓民眾看見夜晚新竹縣的浪漫。  秋遊星夜季系列活動第一場「浪漫山林音樂會」將於十月二日在橫山鄉民俗文物館外廣場熱鬧開唱,由原住民知名歌手家家領軍,與打幫你樂團、放客兄弟等,帶來一場浪漫原民客家夜。第二場「潮青草地音樂會」、第三場「炫音星空音樂會」,則分別於十七、卅一日在竹北水圳森林公園舉行,以清新文青、嘻哈電音等不同的音樂類型規劃音樂會,帶給遊客全然不同的音樂盛宴。  楊文科說,除了三場大型音樂活動外,從十月十七日開始,竹北水圳森林公園也將點亮為期兩周的「銀河星鑽」夜間唯美鑽石藝術裝置,搭配高達三米竹縣最萌吉祥物皮皮獅,呈現「星空下的皮皮獅」,將帶給遊客們不同的夜間視覺饗宴。  記者葉蒼秀/苗栗報導  二0二0苗栗音樂佳餚節將於十月一日至三日在竹南運動公園陪你過中秋連假,縣府邀請陳昇&新寶島康樂隊及眾多新生代歌手登台獻唱,現場將展售十八鄉鎮農特產品,還有各式吃喝玩樂的攤位,縣長徐耀昌在二一日記者會上邀請全國民眾一起來苗栗,聽音樂、吃美食、遊美景。  文化觀光局長林彥甫說明,今年音樂佳餚節逢中秋節連假,白天安排在地社區、學校、街頭藝人表演,晚上則享受知名歌手勁歌熱舞,佳餚節期間,「Fun 遊苗栗,適合旅客參與並安排兩天一夜或三天兩夜苗栗小旅行。

Read More

桃園盃四級棒球賽 女將增色

平鎮高中棒球隊強投范振宸(如圖),壓制了大同高中的打擊。 (圖:桃園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陳中興/桃園報導  由桃園市政府主辦的「第五屆桃園盃全國四級棒球錦標賽」開幕典禮,因前天大雨,延至昨天在青埔國際棒球場舉行,會中受邀出席的中信兄弟隊宋晟睿及富邦悍將隊黃兆維等二人,勉勵所有選手們努力不懈、堅持夢想。  參與這次比賽的四級棒球隊,共有來自全國的隊伍一百一十隊,其中五所參賽學校五支隊伍中,有十名是女性選手,讓陽剛的棒球賽中多了柔性的「嬌點」。 昨天青棒開幕戰中,由平鎮高中迎戰,屏東的大同高中,平鎮高中以六比零,搶得首勝。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沒有邀請外國球隊參加,但邀集桃園及各縣市棒球好手互相較勁。桃園盃並提供優渥獎金,各組冠軍、亞軍、季軍及殿軍分別可獲得二十萬元、十二萬元、八萬元、五萬元獎金,各組還有教練獎、MVP、全壘打獎、打擊獎、打點獎等個人獎項。

Read More

苗花地震防災演練 過程逼真

苗栗縣后庄國小全校師生,在二十一日震防災演練中,井然有序的疏散移動到操場的安全避難場所,整個演練過程逼真流暢。 (記者謝國金攝) 記者謝國金/苗栗報導  每年九月二十一日為國家防災日,高中以下學校都在當天上午九時二十一分配合行政院國家防災日演習計畫,苗栗縣后庄國小全校四十六班師生約一二00人,二十一日上午井然有序的疏散移動到操場的安全避難場所,整個演練過程逼真流暢。  二十一日上午,縣長徐耀昌、副縣長鄧桂菊分別視察后庄國小、文山國小防災演練情形,在后庄國小四年一班教室,由獅潭國小校長吳素玲透過西瓜蟲模型,教導當地震發生時,如何保護自身安全,尤其是頭部的保護,希望孩子能像西瓜蟲一樣躲在桌下,保護自己身體最脆弱的部分,縣長徐耀昌、縣府教育處長邱廷岳並與學生一起躲到桌下,演練「趴下、掩護、穩住」的抗震保命三步驟。  縣長徐耀昌指出,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一日發生的九二一大地震,造成二四一五人死亡、二十九人失蹤、一萬一三0五人受傷、房屋毀損十萬餘戶的慘劇,必須深刻記得。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市立幼兒園昨日配合辦理「國家防災日」避難疏散演練,幼童聽到警鈴聲後,動作一致地將「防災頭套」戴上,完成「趴下、掩護、穩住」三動作;警報解除後,這群幼兒跟著老師指令,依循不推、不語、不跑的原則,依序往空地集合。

Read More

鳳林鎮箭瑛大橋榮獲金安獎

花蓮縣政府「鳳林鎮箭瑛大橋改建工程」榮獲優良工程金安獎榮耀。 (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花蓮縣政府鳳林鎮箭瑛大橋改建工程繼獲得建築界奧斯卡「二0二0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金質獎的肯定後,又榮獲第十四屆優良工程金安獎優等佳績,再次獲得國家級的肯定,也是花蓮縣政府首次榮獲金安獎的榮耀。  箭瑛大橋是鳳林鎮山興裡與鳳林鎮市區間的重要連絡橋樑,原僅為一座用竹子搭建的便橋,民國六十六年間,黛納颱風來襲,便橋遭暴漲之溪水沖毀,山興國小教師張箭、鄧玉瑛為協助學童到校上課,冒險以手牽手方式接應學童渡河,但因洪流湍急,加上泥沙影響,二位教師不幸溺斃,為紀念兩位教師的英勇作為,以及避免此類憾事再次發生,時任行政院長的故總統蔣經國下令立刻籌措經費興建鋼筋混凝土橋樑,並取二位老師名字命名為「箭瑛大橋」。  縣府建設處昨日表示,箭瑛大橋因結構老舊破損,橋面寬度不足、會車不易,且橋長及梁底高度均不符花蓮溪治理計畫,故辦理改建。因經費龐大,經前縣長傅崑萁多年爭取下,終於在時任立法委員的徐榛蔚縣長於立法院質詢並邀集國發會及經濟部水利署等機關現場勘查後,獲花東基金及水利署預算補助改建經費。  鳳林鎮箭瑛大橋改建工程由花蓮縣政府建設處發包施工,契約金額四點二億元,去年三月開工,預計於明年七月完工。

Read More

北市預約公車 最高8成被放鳥

台北市議員踢爆預約公車「542」、「小14」慘遭乘客放鳥,空車行駛率最高竟達八成。(戴錫欽服務處提供) 記者周閩生/台北報導  台北市府今年七月起首辦「預約公車」政策,從二十條低運量公車路線中,選擇二條路線供民眾以預約方式發車,盼減低低運量公車所衍生的空車行駛次數(簡稱空駛次數)以及達到減少碳排量的環保目的,但市議員戴錫欽二十一日卻踢爆預約公車慘遭乘客放鳥,空車行駛率最高竟達八成。  戴錫欽表示,據資料顯示,從七月起迄今,預約公車共被預約五十一班次,但竟發生被放鳥三十二班次,空駛率平均高達百分之六十三,因此,新政策不僅未降低空駛率,上路迄今二個月來衍生的碳排量更累計達一百四十一公斤,若以每一棵樹年吸收的碳排量十公斤來算,市府必需多種十四棵樹才能彌補政策的疏失。  他指出,北市共有三百五十八條公車路線,其中平均段次載客率五人以下的路線有二十條,而所謂的預約公車計劃,即從中挑選「小14」與「542」做為試辦路線,並以電話、APP或網站方式預約,有人預約才發車。雖然預約公車計畫已規定「累計三次預約未搭乘,則一個月無法再預約」,但這樣的規定似嫌不足,也導致政策美意大大折扣成空談。  從七至八月的資料顯示,有七人預約「小14」共預約七班次,但預約後實際搭乘的人數竟僅一人,空駛班次有六班次,高達百分之八十六,這也衍生該路線公車浪費一點八萬元行駛費、浪費二百四十分鐘的行駛時間,更衍生二十三公斤的碳排量。  另外,雖有七十人預約「542」共四十四班次,但預約後實際搭乘人數,竟僅二十二人,空駛有二十六班次,達百分之五十九,同樣也衍生該路線公車浪費七點八萬元行駛費、浪費一千五百六十分鐘的行駛時間,更衍生一百一十八公斤的碳排量。  戴錫欽強調,減低公車空駛以達環保減碳固然重要,但偏遠地區的公車路線本就是屬服務性質,市府在兩者間提出新政策,原本就是件好事。然而,市府規劃政策不周延,導致減碳不成還增加碳排,這是市府需再研議改善的,要求應於一個月內提出完整的改善方案,並重新研議預約公車路線及預約方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