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慈雲路大空橋「只聞樓梯響」 地方盼加速建設

竹市慈雲路交通繁忙,市府規畫在慈雲路與埔頂三路處增設空中行人步道橋,以利學童與行人往返通勤,但迄今無下文。(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新竹市慈雲路交通繁忙,市府有意增設空中行人步道橋,以利行人與學童往返通勤,但迄今卻遲無下文,地方民代都認為施作空橋有必要與急迫性,疾呼市府正視;市府指出、爭取中央補助已被打回票,市府將先優化行人動線。 慈雲路為雙向六線道,也是往返竹科、竹北的交通要道,平假日車流量大,由於慈雲路東西兩側有多個社區大樓,移入人口漸增,為保障行人通行安全,市府在二o一八年曾提出在埔頂三路與慈雲路設置空中行人步道橋,也將增設無障礙電梯,經費約五千萬元。 不過,空橋喊了三年迄今「只聞樓梯響」,市議員蔡惠婷說,慈雲路兩側在早年的都市規畫就有空橋設計,不僅能提升行人步行安全,也可促進商業規模與繁榮,但空橋迄今仍未設置,如今關埔地區學區爆炸,學童就學得跨越慈雲路,讓家長很頭痛。 蔡惠婷表示、根據最近針對關埔空橋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七百份問卷,有高達九成九的家長表達若空橋蓋好,外出會減少開車而改為步行,包含接送小孩上下課、平假日購物逛街等。 蔡惠婷認為、施作空橋有急迫性,尤其關埔地區生育率很高,但家長帶孩子外出步行卻是阻礙重重,也有老人家反映帶孫子外出,但腳程不快,過馬路相當危險,都希望能增設有電梯的空橋,她認為若中央不補助,市府應用市款施作,成全地方對交通的期待。 龍山里長張文興也說,慈雲路交通量大,但行人穿越線的綠燈通行時間緊湊,常見爸媽推著娃娃車「飛奔」,由於當地人口持續增加,地方對往返慈雲路的交通問題更是怨聲載道,空橋真的有需要,希望市府能盡快施作。 市府工務處代理處長葉時青說、慈雲路空橋經費約五千萬元,曾向中央營建署爭取補助,但營建署回覆與近年拆除天橋的政策趨勢相違背,至於是否改用市款施作,市府針對各項重要建設,會考量整體財源妥善分配,坦言明年度沒有編列慈雲路空橋預算。 但針對慈雲路周邊行人通行動線,市府也將其納入「生活走廊」規畫案,將檢視關埔地區平面的路廊現況,除了優化動線增加指引,若有不平整的內容也會改善、打通順接。

Read More

2021「泛太平洋大學聯盟會議」新盟校海洋大學加入 六校簽署合作協議書

二0二一「泛太平洋大學聯盟會議」年度會議,六盟校校長簽署合作協議書。(記者林有清攝)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二0二一「泛太平洋大學聯盟會議」年度會議二十二日於花蓮登場,今年由國立東華大學承辦,校長趙涵捷表示,今年是近年來難得盟校校長均出席的盛會,以此盛容歡迎新加入的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大學校長許泰文則表示,加入聯盟除可以共同策力發展外,與各盟校也能攜其所長開發新的專案,現場並致贈該校新研發的養身產品給各盟校校長。 「泛太平洋大學聯盟」於一0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由國立宜蘭大學、佛光大學,國立東華大學、慈濟大學、國立臺東大學等五所大學簽署成立。聯盟之成立緣由為佛光大學前校長楊朝祥倡議,認為基於大學教育的使命與責任,應整合區域教育資源、共同合作,以產生相互加乘效益。 聯盟成立以來,盟校藉由此契機展開多元探討及合作,一0六年更由盟校各帶領一個聯合合作項目執行,分別就「聯合海外招生」、「學生交流」、「教師交流」、「圖書、課程、服務、輔導資源交流」,及「研究發展推廣平台」等方面進行持續性的合作及交流。此外,各校的教學卓越計畫及深耕計畫也藉由聯盟平台展開成果交流。 此次聯盟會議最後由六個盟校校長重新簽署「泛太平洋大學聯盟合作協議書」,除了將臺灣海洋大學的校徽加入聯盟盟徽外,趙涵捷校長更表示聯盟還留有很大的空間,將來可以邀請遠到紐西蘭的學校,只要環繞太平洋周圍的,都在聯盟的合作範圍。

Read More

嘉縣首創寺廟環境友善維護示範區 顧安寧提升環境品質

環保局長張根穆偕同朴子配天宮董事長蔡承宗、新港奉天宮副董事長林秀琴等,一同為兩處信仰中心維護示範區公告牌揭牌。(記者張誼攝) 記者張誼/嘉義縣報導 為提升寺廟附近環境品質及降低民怨,嘉義縣政府訂定「寺廟環境友善維護示範區管理措施」,今年八月二十八日起生效,以降低寺廟香客燃放鞭炮數量,維護鄰近民眾居住安寧及環境品質。 嘉義縣環保局說明,歷年許多陳情案來自寺廟附近民眾的噪音或環境衛生問題,因此選定新港奉天宮及朴子配天宮鄰近住戶,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八成以上民眾贊成劃設維護區,更有九成認為燃放鞭炮後應由進香團(施放單位)清潔路面炮屑。 環保局指出,優先選定配天宮及奉天宮二家指標性寺廟,示範推動寺廟環境友善措施,並劃設維護示範區,措施實施二年內,示範區內個人或團體,每日燃放鞭炮數量以四十箱為限;第三年起每日以十箱為限,且施放後須立即清除炮屑,違者將依廢棄物管理法罰鍰一千二百元至六千元。 環保局長張根穆偕同縣議員葉孟龍、朴子配天宮董事長蔡承宗、新港奉天宮副董事長林秀琴及新港鄉公所主任秘書林文淵,一同為兩處信仰中心維護示範區公告牌揭牌,象徵啟動。

Read More

高市毒防局與阿福食物銀行合作「食在感動」行善公益

高市毒防局與阿福食物銀行合作「食在感動」行善公益。(記者許正雄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高雄市毒品防制局為提升藥癮個案自我價值,並強化其家庭功能及順利復歸社會,與高雄市慈善團體聯合總會之阿福食物銀行合作辦理,新開「食在感動」多元輔導課程,行善做公益,提升自我價值及社會參與感,以利個案與社會融合。 高雄市毒防局表示,「食在感動」課程,個案實踐惜食與分享行善,是與阿福食物銀行合作,將大賣場及銷售商,篩選出無賣相不上架但新鮮的蔬果,料理及變化出美味食物,同時可強化家庭親人融合關係,並將手作料理及蔬果發送給鄰近弱勢族群。 高市毒防局與阿福食物銀行合作「食在感動」行善公益。(記者許正雄攝) 毒防局與阿福食物銀行共辦理三場次「食在感動」課程,廿三日首場有十位個案及其家人共同參與,將賣相不佳的蔬果重新塑造,賦予新價值,從中體會學習轉換跑道開啟新的人生,意義更非凡,毒防局也呼籲,有藥癮問題,要勇敢求助。 毒防局局長林瑩蓉表示,個案易受社會異樣眼光而隱身社會角落,不該被嫌棄、忽略或放棄,透過友善社會力課程,重建其陽光正向的能量與生活,培養愛惜與分享的正確價值觀,更有助其與家人關係的再造,體驗公益行善樂趣,從中找回自信,肯定自己的社會價值,順利復歸社會。 高雄市慈善聯合總會副理事長張繼忠強調,課程是以當日剩餘食材來做出健康蔬菜金瓜米粉,教導大家珍惜身邊資源,善用這些新鮮蔬果的惜食概念,重視食物本質的營養,不以外貌論價值,並且能減少碳排,降低全球暖化衝擊,實踐環保生態,同時付出社會關懷,一舉數得。

Read More

立委邱臣遠舉辦大華系統至汐止交流道路段拓寬說明會

立法委員邱臣遠會同交通部舉辦國道1號大華系統至汐止交流道路段拓寬可行性評估說明會,研擬改善方案。(記者郭基生攝) 記者郭基生/基隆報導 國道1號大華系統至汐止交流道路段,部分路段僅有兩線道,主線容量不足、兩側集散道路容量不足以及車流大量匯入,產生交織車流過大導致主線回堵,都讓民眾飽受塞車之苦,立法委員邱臣遠二十三日會同交通部高速公路舉辦「國道1號大華系統至汐止交流道路段拓寬可行性評估說明會」,研擬改善措施。 邱委員指出,國道一號五堵交流道上下班時段回堵嚴重,民眾往返基隆、台北飽受塞車之苦,邱臣遠委員從立法院往返基隆也常常被塞在車陣之中,改善車流延滯與回堵刻不容緩,不只是為了通勤,同時也應考量未來基隆河谷廊帶產業及都市發展的需求。 邱臣遠委員強調,高公局委託顧問公司就工程面研擬平面、高架兩種方案,基隆端車流多以行駛主線平面為主,高架方案的轉移效果恐不佳,且施工風險高,工期長、經費高,用地取得及拆遷恐衝擊附近居民權益,平面方案較為可行,邱臣遠委員表示,高公局除應持續彙整相關單位及專家意見外,更應持續辦理地方說明會,就規劃方案可能對居民造成的影響持續說明與溝通。 邱臣遠委員並表示,包括國道1號大華系統至汐止交流道以及往返萬里、金山的基金公路(台2線)壅塞的問題,都凸顯基隆市、甚至是基隆河谷廊帶整體交通系統改善的結構性問題。 邱臣遠委員指出,今年4月,就曾以交通委員會召委身份率交通委員會委員及區域立法委員考察基隆、新北地區交通建設,邱臣遠委員強調,只有提升整體交通品質,產業才會進來、人才會留下來,他將持續在交通委員會緊盯相關改善進度並爭取經費預算,確保相關工程能如期、如質完工。

Read More

頭城好歌聲大賽登場 82好手競歌爭獎金

頭城好歌聲─銀寶及未來之星歌唱大賽,有八十二人報名參與競逐,優勝歌手最高可獲得二萬元的獎金。(頭城鎮公所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頭城鎮公所舉行第七屆「頭城好歌聲─銀寶及未來之星歌唱大賽」廿三日登場,連續兩天到廿四日,在頭城鎮立圖書館二樓「多功能會議中心」,賽程共分為五組,有八十二人報名參與競逐,總獎金高達十六萬九千元參賽,將分別進行初賽及決賽。 鎮公所表示,公所在兼顧防疫與滿足歌唱愛好者的考量下,嚴格規定所有參賽者,必須持十四天以上新冠疫苗「注射紀錄」,抑或須取得比賽前三日「快篩、PCR等檢測」陰性證明;依照現行中央防疫規定,每單一(上、下午)場次,開放約一百七十位的民眾進場觀賞,進場者除實聯制及酒精消毒外,一律採「固定座位」並責其在座位表內「簽名」。此外,公所也針對比賽前、後和期間的場域、器具及全體工作人員等..進行定時、及時的清潔消毒工作。 八十二位參賽者分別為銀寶男聲A組(六十六歲以上二十人)、銀寶女聲B組(六十六歲以上八人)、銀寶男聲C組(五十五至六十五歲十二人)、銀寶女聲D組(五十五至六十五歲十六人)及未來之星公開E組(十六歲以上廿六人),廿四日下午進行各組決賽。A和D組各選出前五名;B和C選出前三名;E組選出前五名,優勝歌手最高可獲得二萬元的獎金。

Read More

古圳十六份排水水環境改善工程啟用

羅東鎮「十六份排水」歷史悠久,過往是「鴨母船體驗」載運經濟作物鹽巴的重要水路。(宜縣府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縣政府廿三日羅東鎮十六份四路橋舉辦「古圳新生、守護水圳」活動,邀請在地居民與後續維管的羅東鎮新群社區發展協會一同揭開水岸新面貌。 十六份排水下游段水環境改善工程以古圳新生為主題設計施工,總經費四千五百五十四萬元,主要內容為親水平台二座、自行車橋一座及堤岸空間改善等,其將水環境改善融入歷史文化素材與生態友善元素,當中新設的親水平台位於十六份鹽館遺址旁,工程啟用活動以「鴨母船體驗」帶出歷史運鹽記憶。時光流轉,現今的親水平台轉換運鹽任務,成為水環境巡守隊停駐竹筏,辦理水面環境整理的重要節點。 縣府表示,民眾透過參與傳統的鴨母船親近河岸,也能藉由親身體驗重新思考十六份排水的價值,而行船體驗活動只是一個素材,期許在未來能夠激發出十六份排水更多可能性。 林姿妙縣長表示,有歷史價值的十六份圳找到新定位,特別感謝羅東鎮新群社區發展協會,期望未來的接管認養能夠圓滿、順利,讓十六份排水能繼續流淌在每一位羅東人的記憶中。

Read More

2021藝術自造祭 23日中興文創魅力登場

2021藝術自造祭23日在中興文化創意園區魅力登場。(宜縣府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宜蘭中興文化創意園區年度壓軸活動「二0二一藝術自造祭」廿三日隆重開幕,今年以「工藝的極致」為主題,邀請兩位享譽國際的宜蘭之光-陶藝大師許朝宗及纏花藝師陳惠美,在故鄉首度共同舉辦展覽,兩位老師一剛一柔,一大器一細柔,風格手法看似不同,卻同時肩負著傳承技法與超越傳統的雙重使命。他們更將其故事融入作品,娓娓道來各自生命與工藝的連結,邀請大家自廿三日至十一月十四日一同感受跨界結合的創意新美學。 這次展覽兩位老師更首度共同創作,並以「工藝的極致」為作品命名,廿三日的開幕茶會,特別選在作品前進行剪綵儀式,別具意義。縣長林姿妙表示,今年藝術自造祭,是讓工法與技藝成為藝術核心,並回到生活的根源,兩位老師的創作陶藝與纏花,正是呼應藝術自造祭親近庶民生活與感受的理念。而兩位老師這次特別將優雅細緻的纏花工藝結合了沉穩流暢的陶瓷工藝,展現出二位大師在畢生技藝淬煉出「工藝的極致」。

Read More

豐珠中途教育 帶領孩子登百岳找回信心

學生在嘉明湖旁合照驚嘆這美麗的台灣高山景色。(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新北市豐珠中學安置全台受到性剝削的國高中生,進行全天候的關懷教育和心理輔導,並提供相關課程及職業訓練,透過行為的修正,讓孩子能再度回歸一般學校及融入社會。豐珠中學設計多元的主題式課程,例如登百岳課程如今已邁入第八個年頭,帶著孩子開啟心防走出山林,在百岳懷抱裡找到信心。 教育局表示,豐珠中學設立初期為防止學生違法逃離學校,配置厚重鋼鐵校門及佈滿蛇籠圍牆。自一0三年起不僅撤除蛇籠圍牆,更設計完整豐富課程,帶領學生融入社區,讓孩子開啟心防從校園走出戶外和山林。為了確保戶外活動安全,學生進行長達數月的行前體能培訓與技術學習,聘請專業人員帶隊、隨隊,出發前更進行所有戶外安全提醒與事件演練教育,保護師生安全。 陳紅蓮校長說:「雖然老師們很辛苦,但卻忙得很起勁。」老師們在寒暑假就開始共備設計各主題式課程,在每年5月前排定一整年課程與行事曆,讓活動與課程水乳交融。 學輔主任江佳盈說,登百岳課程帶領學生走過合歡山、雪山、嘉明湖、玉山、奇萊南華、加蘿湖、哈盆古道等。馨慈(化名)說:「我爬過兩次,雖然半路上很想回頭下山,卻還是跟大家走到山頂超感動,也希望爸媽和家人知道我登山的勇敢。」苑臻(化名)說:「跟著一群人爬山很有趣,尤其跟我負責帶的澳底國小妹妹一路上聊天,看到跟平地上完全不一樣風景,有種此生無憾的感覺。」 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教育是一種信仰,雞母嶺上的豐珠中學為教育塑立先驅者的榜樣,學校獲獎無數,由衷感謝這群為教育奉獻的師長們,為弱勢特殊孩子帶來希望與轉機,是教育夥伴的典範。  

Read More

帶動都市農村新典範 北市白石湖社區獲金牌農村全國決賽銅牌獎

北市白石湖社區針對兒童的食農教育體驗課程。(北市產發局提供)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為促進產業創新與跨界整合,結合農業與城市經濟發展,以帶動都市農村新典範,台北市內湖區白石湖社區參加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第二屆金牌農村競賽」,克服都市農業受限於土地面積、人力成本及無法大量生產的發展困境,與全台七八四個參賽農村競爭,第一輪晉級為四十二強,經一年多的評比結果,擊敗七百八十一個農村,獲得第二屆金牌農村競賽銅牌獎! 草莓已成為內湖白石湖社區的地方特色。(北市產發局提供) 北市產業局表示,台北市內湖區的白石湖社區為台北市少有的農村社區之一,因早年盛產石英砂岩的圈谷地形,而被稱為白石湖,草莓為目前主要代表作物,產期為十二月至隔年五月,除草莓以外,社區長年推行友善農業及食農教育,在經歷四階段農村再生培根訓練共計六十八小時,於今年二月核定為農村再生社區,社區居民體認都市農村困境以及獨特的優勢,凝結社區自主經營,共好、共享、共創、共榮的生活共識,以「離塵不離城」及最接近都市的農村概念,定義都市農村應有的溫度。 白石湖社區發展協會林翠娥總幹事表示,社區發展協會組織居民,發揮白石湖宗親家族的熱情,積極開發食農教育、森林療育及探索白石湖等多種深度體驗遊程,並且與內湖社大合作辦理木工、養蜂等課程,想要親臨白石湖體驗都市農村魅力,只要搭乘捷運至內湖站下車,並轉乘小二(區間)公車,不到十五分鐘就能抵達,更多訊息可至「白石湖社區」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baishihu520)查詢。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