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妍SHOW豔 中市閃亮迎耶誕

中央公園旋轉木馬與燈海光廊超吸睛。(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台中市政府建設局秉持「燙平、燈亮、美樂地」目標,為營造美好過節氛圍,今年持續推動「爭妍show艷」計畫,配合即將來到的耶誕節、跨年及春節,於台中十二處重要公園及路口布置可愛主題燈飾,結合去年展示燈具加以優化、重組,以循環經濟思維賦予城市光彩新面貌。首波亮點在中央公園(旅客服務中心旁)、湧泉公園、中清路與環中路口及太原路三段與邱厝北巷口的四處率先發光,建設局長陳大田力邀市民朋友一起來發現不一樣的台中夜之美。 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爭妍show艷」計畫去年推出受到民眾好評,採用採循環經濟原則,設計可拆卸組裝的構件,今年延續並加碼燈飾豐富度,首波主打中央公園(旅客服務中心旁)的「時空光廊」,遊客透過旋轉木馬找回到童年的自己,往前經過燈海打造的隧道光廊,一起邁向二0二二;此外,東區湧泉公園打造「浪漫星泉」,由俏皮可愛的情侶剪影燈飾搭配星月造型設計,享受與星海度過浪漫耶誕節。 中清路與環中路為台中主要幹道,也是通往國道及台七十四的重要路口,於槽化島設置「奔鹿二0二二」主題裝置,讓用路人在車水馬龍奔波停等之餘,欣賞城市美好;北區太原路三段與邱厝北巷路口透過麋鹿及南瓜馬車化身「純淨力量」主題,引領大家從二0二一一起奔向寧幸福的二0二二年。 建設局長陳大田指出,未來尚有八處「爭妍show艷」於秋紅谷生態公園、北屯兒童公園、坪林森林公園、沙鹿之翼路口、臺灣大道與環中路口、豐勢路口、台三線與中興路口、三環路與甲后路口設置,將耶誕節前陸續完成點亮台中任務,與市民朋友一起迎接新年到來。 (臺中市養護工程處廣告)

Read MoreRead More

中台灣明年設銀髮人才資源中心

記者黃志炫∕台中報導 台灣已進入「高齡社會」,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今年幫助近二萬五千名中高齡者成功就業,並將於明年成立中台灣第一個「銀髮人才資源中心」,以強化轄區銀髮相關就業促進措施、建構銀髮友善職場環境,擴大提供銀髮者諮詢、交流、培育、創業及世代合作等相關服務。 中彰投分署林淑媛分署長表示,中部地區高齡人口即將突破百分之二十,成為超高齡社會,明年將成立中台灣第一個「銀髮人才資源中心」,擴大提供專業、專責及專屬的銀髮人才服務,其功能除強化對銀髮族的就業促進服務外,並將串連企業輔導,提供人力資源、職務再設計、工作生活平衡、員工家庭照顧及經營管理層面輔導,以實際措施支持企業提供中高齡及高齡者僱用機會,幫助中高齡及高齡者重返職場。 為提高中部地區中高齡者勞動參與,滿足勞動力市場缺口,分署除強化原職涯諮詢服務今年共補助中高齡職務再設計五十八家、近三百人受惠、繼續僱用高齡者補助一百零八家超過三百人受惠、輔導企業建構友善職場超過四十家。

Read MoreRead More

月眉國小料理小達人觀摩

齊聚月眉國小展廚藝,料理小達人觀摩賽登場。(記者徐義雄攝) 記者徐義雄∕台中報導 「食農教育」推展,七日於后里區月眉國小舉行料理小達人觀摩賽,吸引十五組學校選手報名參加,月眉國小校內教學農場提供食材,參賽的學童下田採摘比賽食材,體現「產地到餐桌」理念,實現最短的食物里程。 齊聚月眉國小展廚藝,料理小達人觀摩賽登場。(記者徐義雄攝) 活動連續舉辦多年,競賽時間九十分鐘,選手們需在時間內用現採食材完成四道指定料理,包含蛋炒飯、肉絲混炒、炒時蔬及蘿蔔玉米湯,各組一名指導老師在旁口頭提醒,全程由學童自己料理,運用最天然的時蔬,煮出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每年都能看到學生在料理上的創意表現,藉由競賽讓孩子在過程中啟發五感,與來自台中不同地區的學校學童互相切磋觀摩學習。 齊聚月眉國小展廚藝,料理小達人觀摩賽登場。(記者徐義雄攝)

Read MoreRead More

東縣11校與以琳基督教學院結盟

台東縣十一所高中職與紐西蘭以琳基督教學院簽訂合作備忘錄,打造雙語學習環境。(記者鄭錦晴翻攝) 記者鄭錦晴∕台東報導 台東高商校長曹學仁召集台東縣十一所高中職,透過遠端視訊方式,與紐西蘭以琳基督教學院簽訂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期望為台東的學子們打造一個具有國際觀及雙語學習的環境。 十一所高中職包括台東高商、台東高中、台東女中、台東專科、台東體中、關山工商、成功商水、台東特教、蘭嶼高中、公東高中及育仁高中。 合作備忘錄所簽訂合作目標,包括增進雙方多元的線上文化交流,促進學生對彼此文化的理解及尊重;建立雙方線上合作教學的可行模式,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及外語能力;推動線上教授對方學校華語或英語課程。 合作項目有,雙方教師共備課程,透過資訊和通信技術進行文化交流、合作教學、學分選修課程。線上合作教學將依據雙方商議的主題進行。線上學分選修課程將依據學期時間規劃教學,採同步或非同步方式實施;學生評量由雙方教師共同規劃與實施等。

Read MoreRead More

埔鹽首家日照中心揭幕

王惠美縣長參加埔鹽鄉第一間日照中心啟用,特別感謝老五地基金及鄉公所的努力。(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老五老基金會埔鹽日間照顧中心七日正式揭牌開幕,縣長王惠美前往祝賀,並期盼新的衛福大樓能帶給埔鹽鄉的長輩們更優質的照護。王惠美表示,彰化埔鹽鄉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高達十九%,老人的問題值得重視,特別謝謝老五老基金會的用心! 彰縣衛生局表示,老五老基金會於一○九年與埔鹽鄉公所洽談,希望能利用埔鹽鄉立老人文康中心二樓設置埔鹽鄉「第一間」日間照顧中心,並結合在地農田景觀及特色竹編意象設計,貼近生活情境,讓長輩活動時有如在家生活的感受;埔鹽日間照顧中心運用老五老照顧特色「照顧4+1」,透過照顧服務員的協助,讓長輩在營養、體能運動、健康追蹤都能被照顧,以增進社會互動,達到「越老活越好」的在地老化目標。 埔鹽鄉長許文萍謝謝縣政府補助經費及老五老執行長的努力,和公所共同促成埔鹽的第一間日照中心的誕生;老五老基金會執行長游麗裡表示,日間照顧只是一個開頭,未來將逐步導入居家服務等其他服務,提供更全面性的照顧。 王惠美表示,彰化縣共有四十一個國中學區,目標是每個國中都有一間日間照顧中心,縣府除了在各村里設置關懷據點照顧健康的長輩以外,也正積極設置日間照顧中心,關心行動不方便的長輩,可以就近就得到很好的照顧。 王惠美和地方民代一起會勘破舊的村路,要求施工單位要如期、如質完工。(記者曾厚銘攝) 記者曾厚銘∕彰化報導 彰化縣埔鹽鄉豐澤、打廉、三省、石埤、天盛及太平等六村,有十三條道路因老舊破損等問題,七日彰化縣長王惠美與埔鹽鄉長許文萍等民代前往會勘,預計今年即可發包改善。王惠美縣長表示,這十三條改善道路工程總經費二千七百多萬元,中央補助二千一百多萬元,全都補助給埔鹽公所進行發包,預計在明年初可陸續完工。 縣長王惠美表示,豐澤、打廉、三省及石埤等村村長公所反映村內八條道路老舊破損,因此縣府撥下六百餘萬元元給公所改善;另天盛、石埤及太平等村五條對外聯絡產業道路的改善,經縣府爭取中央補助八十四%、地方自籌十六%,以總經費二千一百多萬元發包,未來埔鹽鄉的道路一定會更好,地方將更進步。

Read MoreRead More

拆家族違建 顏寬恒敲下首塊磚

台中市第二選區立委補選參選人顏寬恒昨日親自開挖土機,敲下違建第一塊磚。(記者陳金龍攝) 記者陳金龍∕台中報導 台中市第二選區立委補選參選人顏寬恒家族的違建爭議。顏寬恒七日上午親自開挖土機,敲下違建第一塊磚,他說,一切依法行事該做就做,該拆就拆,即使自己弟弟的房子,只要涉及違建,絕不手軟。顏寬恒也強調,公保地是持有人的惡夢,不能蓋合法建築,他們才是受害者。 顏寬恒昨日上午親自到南屯區永春東三路招待所執行拆除,顏寬恒戴上安全帽穿上背心,親自開怪手,拆下自家大門違建第一塊磚,並說都依照規定辦理,安全的規範內拆除。顏寬恒強調,即便是自己弟弟的房子,只要違法絕不手軟,但是公保地是持有人的惡夢,持有公保地不能蓋合法建築,所以這是政府都市計畫過去錯誤所造成結果。 顏寬恒受訪時表示,依法行政,但抱怨政府都市計畫錯誤,公保地持有人才是受害者。(記者陳金龍攝) 顏寬恒在受訪時表示,公保地爭議在二0一一年的時候,監察院就已經約詢內政部。二0一三年糾正內政部,指正公保地長年侵害持有地主,三十年到四十年之久。造成什麼結果?造成政府劃編這些公保地之後,卻遲遲未徵收,讓地主想賣也賣不掉,想蓋也不能蓋,想等著被徵收也等了幾十年,卻依舊等不到。 顏寬恒指出,民進黨推動所有縣市政府在一到三年內,進行解編或徵收公保地,也是符合憲法主張人民財產權的事情,他強調公保地確實該拆,但所有公保地的地主,只能興建臨時建物,不能興建正常建物,這樣的困境,所有公保地的地主都是受害者。 顏寬恒說,參選以來,高達數十上百件,不管有或沒有,事實或者是編造,所有的攻擊、造謠、抹黑,我們在民進黨選舉的主軸只看到這樣子的結果,曾幾何時,作為一個候選人會選到如此,還有背後這番景象,曾幾何時,這些對於選賢與能有任何的關聯嗎?有任何的幫助嗎? 顏寬恒說,我們只看到民進黨在整場選舉當中,不斷的在做這樣的攻擊,這樣的造謠,這樣的抹黑,對於中二選區在地人民,海線的鄉親,所有的需求、需要,不聞不問,隻字未提,而花費所有的心思攻擊,就是糟蹋這片土地的人民。

Read MoreRead More

臺灣工藝中心 工藝百年展

「臺灣工藝百年進行式」展出顏水龍的原住民圖紋檯燈。(記者張瑞惠攝) 記者張瑞惠∕草屯報導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主辦的「臺灣工藝百年進行式」展,以宏觀的角度,拉開臺灣工藝發展的百年光譜,重探於政治、社會、經濟等人文脈絡影響下,關於臺灣工藝的過去、現在以及邁向未來的進行式即日起於該中心生活工藝館展出,有興趣的朋友歡迎一同穿梭時空,看見臺灣工藝文化百年的演繹,走過工藝百年光譜 ,重思工藝的價值,閱讀臺灣工藝的光陰故事。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指出,二次戰後臺灣工藝迎來「生活即製造」的手工業時代,歷經自給自足式的生產模式,直到一九七0年代擴大外銷,代工或代設計生產外國的生活用品,像是裝飾陶瓷、耶誕禮品、玩具等,此階段「客廳即工廠」的特殊景象成為了民間共同的記憶。 「臺灣工藝百年進行式」展出顏水龍的原住民圖紋檯燈(上圖)及客廳即工場的景象(下圖)(記者張瑞惠攝) 一九九0年代以後,臺灣社會經濟劇烈轉變,接續以傳統工藝、原民工藝、社區地方工藝、設計與工藝等多樣化的「生活文化進行式」單元呈現,臺灣工藝並在產業創新趨勢中,不斷地進化提升,結合例如設計、科技等跨域能量研發創作,而產生新的價值。 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表示,本展以工藝為主體,從百年的時間尺度切入,觀看、感知而直入臺灣工藝,引出各個時代工藝所蘊含的人文價值;二0二一年適逢臺灣文化協會創立百年,以「臺灣工藝百年進行式」呼應百年前的文化啟蒙、承先啟後之精神。

Read MoreRead More

高雄3車站房市熱 美術館周邊最夯

北高雄交易夯,都市縫合、綠園道加持,美術館周邊一年來的交易量近九百件最搶手。(記者蔣謙正攝) 記者蔣謙正∕高雄報導 今年九月具有八十年歷史的高雄帝冠車站重回城市中軸線,未來將與新的高雄車站結合,展現不同以往的風貌。永慶房屋依據內政部實價登錄資料,統計六都各火車站周遭房市數據數據,並針對各車站周遭的交易量排名。前十名中,高雄市及新北市各有三個車站入榜,並列第一;其中,高雄市入榜的三個車站皆集中在北高雄,分別為內惟站、新左營站及美術館站。 高雄市上榜的三個火車站皆集中在北高雄地區,其中,美術館周邊的物件更是搶手,位於美術館南北兩側的內惟站及美術館站,近一年的交易量分別達五百六十一件及三百二十六件,交易熱度可見一斑。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說,雖然談到大眾運輸對於房市的影響時,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捷運建設,但其實台鐵在日常的交通需求中也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首先,比起高鐵,台鐵的票價更為實惠;而目前除了雙北都會區及高雄外,其他地區的捷運路網都尚在起步階段,不少地區的軌道運輸仍依賴台鐵;另一方面,台鐵的許多車站都設於人口眾多、發展成熟的市區,所服務的民眾也相對廣泛,因此,台鐵仍是許多民眾日常生活中相當倚重的大眾運輸系統。

Read MoreRead More

高雄潮翻 新銳時尚週登場

「高雄時尚大賞」決賽得獎作品靜態展接著登場。(記者許正雄攝) 記者許正雄∕高雄報導 高雄市政府青年局「二0二一高雄時尚大賞」決賽落幕,即日起至明年一月二日,決賽得獎作品在高雄大遠百靜態展推出,而「高雄新銳時尚週」並結合跨域店家持續熱映中,吸引人氣網路頻道U2M2來高雄踩點錄製節目。 青年局長張以理表示,「高雄時尚大賞」有精彩賽事與令人驚嘆的切光舞台效果,設計競賽更翻轉時尚既定高冷印象,以及時尚等於服飾配件穿搭的刻板觀念,讓時尚走入生活,如同職涯發展不應只有幾種既定框架,時尚也不僅只限於某幾種產業,因而延伸規劃「高雄新銳時尚週」,邀請各式跨域店家一起來響應高雄的時尚盛事。 「高雄新銳時尚週」串聯冰果室、酒吧、書店、金工、文青小店與咖啡廳等推出優惠活動,號召高雄潮青秀出自己的時尚穿搭,勇敢為自己的時尚定義;網路節目U2M2也請來王碩瀚、李制益做特企主持人,走訪串聯店家,並在十二月九日U2M2節目首播。 決賽得獎作品也於高雄大遠百閃亮登場,讓更多民眾能到場實際來欣賞這些作品細節呈現,也讓更多人能認識這些時尚界未來新秀設計師,展覽至明年一月二日,對時尚設計有興趣、未搶到決賽票券或想再重溫精彩細節的民眾,千萬別錯過。

Read MoreRead More

駐外20載 林鐵骨董火車回老家!

SL-28蒸汽骨董火車回老家。(記者湯朝村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阿里山林鐵轉贈臺鐵局苗栗鐵道文物展示館展示之SL-28蒸汽火車等五輛機關車、客車及平甲車, 七日運抵北門車庫園區,並規劃配合二0二一臺灣設計展在嘉義於園區內靜態展示。林鐵表示,該批車輛已經駐外二十年,每輛都是寶,承載林鐵時代意義。 阿里山鐵路為了適應森林和高山環境所引進的Shay蒸汽火車,在民國五十八年阿里山鐵路啟用柴油機關車前,為營運主力,擔任運材、輸送平地與高山之間民生物資與農產的任務,直至今日仍保有迷人獨特的魅力。 民國六十年代開始,林鐵新造的鋼體客車統一稱為「特別客車」,代號SPC為車門在中間的光復號專用客車,是繼中興號後第二種具服勤員小姐的列車。 為了彰顯文資保存與歷史場域意義,林鐵及文資處近年積極協商運回在外單位之車輛,包括竹崎親水公園的SL-32蒸汽火車;嘉義公園的SL-21蒸汽火車,目前正在積極整修中,預計明年三月將重現雄姿。 林鐵及文資處黃妙修處長表示,非常感謝臺鐵局悉心照護,車輛保存良好,完成階段性任務,回到林鐵老家後,將評估其車況規劃配合二0二一臺灣設計展在嘉義於北門車庫園區靜態展示,或未來的動態運轉。

Read More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