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50+咖啡」進用了平均68歲的大姊(中間4位)成為「社區銀賓員」,培訓學習咖啡烘焙與沖泡技能。(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提供)
記者鄭鈞云/基隆報導
配合勞動部「疫後改善缺工擴大就業方案」,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輔導非營利型的民間團體開發在地特色產業,帶動社區發展,同時聘僱培訓中高齡者習得一技之長,進而投入餐飲旅宿等服務業,為缺工產業挹注銀髮即戰力且穩定就業;其中,「財團法人基督教芥菜種會」打造的「夢想五十+咖啡」,就是一個成功案例,它讓社區青年與長者共聚職場,在世代交融、經驗傳承之中,建構形成另類的社群咖啡館 (Community Cafe)。
財團法人基督教芥菜種會透過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多元就業方案」中的「跨代seed社區互助夢想館」計畫,在花蓮縣新城鄉打造一個讓銀髮族友善就業的類職場空間-「夢想五十+咖啡」,開啟了中高齡與高齡者就業的新契機。
這裡不僅僅是販售咖啡的商鋪,也是追求夢想的咖啡館。店內進用了四名平均六十八歲的大姊們成為「社區銀賓員」,提供充足的培訓和實作機會,讓她們學習咖啡烘焙與沖泡相關技能。她們過往的人生經驗,從未接觸過咖啡製程,但在「夢想五十+ 咖啡」的計畫,則從零開始學著選豆、烘豆、磨豆、手沖,也學習操作咖啡機、練習服務流程。自此,這個空間瀰漫著咖啡與奶泡的香氣,時而還交融著歡笑的話語聲,四名資深大姐姐的職場第二春,揭幕了。
「夢想50+咖啡」銀賓員之一的春花姐(後),在多元計畫專案管理員的帶領下,學習操作POS機點單。(勞動力發展署北分署提供)
咖啡館由高齡的原住民「春天姊」帶頭領軍,她也是四個孫子的阿嬤,負責咖啡館裡的大小事,接待每一位來訪的大小朋友,一同成就社區共同的夢想。銀賓員之一的「春花姐」是原住民阿美族人,曾在北部一家紡織廠上班多年,後來為了照顧生病的丈夫,她辭職返鄉。丈夫病逝後,「春花姐」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雖然兩個孩子都已獨立,但她不想在家養老,不僅重回職場從事服務業,還同時完成國中、高中夜間部的學業。如今她努力學沖泡咖啡,每天上班四小時,精神和體力都可以適應;春花姐說,她很喜歡這個環境,會持續留在職場,她可以跟人群保持接觸、不會變癡呆,讓自己更有自信。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