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私校退撫儲金監理會執行秘書賴俊男(左起)、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證基會董事長張傳章、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暨基富通證券董事長林丙輝、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劉宗聖、永續金融與影響力投資學院院長王儷玲、壽險公會理事長陳慧遊。
記者陳建興/台北報導
由基富通證券執行的「好好退休準備平台」,近日針對國人退休準備現況,進行疫後規模最大的「萬人退休大調查」,發現超過6成民眾將「退休準備」做為重要的理財目標,而且平均預期退休金為1,403萬元,顯示國人對於退休準備意識提高,尤其是有參加平台理財專案的人,對於達成退休準備目標的信心度高於一般民眾。
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暨基富通董事長林丙輝表示,調查結果凸顯「好好退休準備平台」的重要性,也期望尚未開始退休規劃的人,將退休準備的工作放心交棒給基富通,透過定期定額方式按部就班,早日達成理想的樂活退休目標。
基富通曾在2020年首次進行「萬人退休準備大調查」,隨著疫後經濟環境改變,今年決定再度進行調查,並與《今周刊》合作、委託民調機構波仕特執行,總計發出約1萬5,000份網路問卷,其中,一般民眾回收10,018份有效問卷、基富通客戶回收4,022份。
調查結果顯示,接近6成的民眾認為,「為退休做準備」是重要的理財目標,而且平均預期退休金為1,403萬元,相較於2020年調查的1,111萬元,增加近300萬元,顯示對於退休準備的意識提高,唯獨有信心達成退休金準備目標的回答比例只有35.3%,相較於2020年調查的40%下滑4.7個百分點,預期退休年齡也延後,平均為62.5歲。
然而,基富通客戶對於達成退休準備金目標的比例達57.7%,不僅高於一般民眾,也較2020年調查結果的52.8%,提升4.9個百分點,信心度呈現逆勢上升。不僅如此,預期退休年齡平均為61.4歲,比一般民眾還要提早,期望退休後能有休閒生活,享受樂活人生。
若進一步分析一般民眾與基富通客戶的差異,發現基富通客戶逾5成已有完整退休規劃且按部就班執行中,遠高於一般民眾的26%;另外,高達82.7%的基富通客戶透過定期定額或定期不定額儲備退休金,同樣遠高於一般民眾的20.5%。
永續金融與影響力投資學院院長王儷玲表示,「定期定額、長期投資」是最好的退休準備方法,許多民眾期待65歲前就可以退休,但卻很少人開始退休儲蓄,結果平均只有11到15年準備期,無法發揮複利效果。事實上,如果從30到40歲開始每月定期定額5,000到8,000元,平均年化報酬率4到6%的話,65歲退休時可以累積至少600到800萬元退休金。
王儷玲指出,基富通客戶在退休準備上,即展現更加積極的態度,以定期定額紀律理財方式循序漸進累積個人退休金,對於未來更加安心、踏實,達成目標的信心度也較高。細究原因,與過去幾年推動「好享退」、「好好退休」等國人自主退休理財方案有很大的關係。
林丙輝表示,「好享退」與「好好退休」兩大專案累計已引導約10萬名國人自主儲備退休金,而持續開放中的「好好退休」更是民間最大的退休自選理財方案,開辦以來始終堅持不以商業營利為目的,藉由專家嚴選把關、終身0手續費、低經理費機制,提供適合長期理財的基金,希望透過業者共同讓利減輕國人的理財成本,以喚起更多人重視退休規劃,這也是專案主辦方、業者共同的甜蜜負擔。
對於調查結果中,仍有高達6成的一般民眾尚未開始退休規劃或仍在研究中,林丙輝認為,這是基富通需要再多加努力的地方,要讓更多人受益於好好退休準備平台,一同規劃理想的退休生活,善盡普惠金融的責任。
基富通總經理王浩宇表示,好好退休準備平台由集保結算所、證基會、投信投顧公會、壽險公會共同主辦,由基富通執行,共規劃投資、保險、教育、公益四大專區。投資專區中的退休專案基金,在納入今年度新增的6檔基金後,共有58檔,依風險等級區分為積極型8檔、穩健型21檔、保守型12檔、台灣股票型10檔與目標日期型7檔,而且不乏高股息的人氣基金、熱銷旗艦基金、榮獲三大基金獎的榮耀基金。
就績效表現觀察,儘管2021年推出後,接連遭遇COVID-19、俄烏戰爭、全球央行升息等諸多利空洗禮,但經過本波完整的景氣循環考驗後,自成立以來(2021/10/1)截至今年6月底,好好退休專案參加人(排除已停扣)的實際報酬率平均為14.52%,而基金定期定額淨值報酬率平均更達20.16%,印證定期定額分散投資風險的優勢,鼓勵投資人在面對市場震盪時,更要保持耐心、紀律且長期投資,最終將能創造長期穩健的回報。
另外,好好退休準備平台也與17家優質保險公司合作,連結至小額保險、微型保險專門網頁,不僅簡化投保流程,費率也較市面上同類型保險優惠,讓社會上的經濟弱勢族群,都能以「銅板價格」獲得基本的保險保障,擴大社會安全保護傘。
不僅如此,在好好退休準備平台下,集保結算所亦配合規劃「好好變老」公益計畫,捐助以高齡關懷為主的社福機構,累計4年來已捐贈6,300萬元;基富通則每年捐助兒童社福機構,拋磚引玉,照顧弱勢家庭孩童,共同實現「顧老護小」的穩定社會基礎。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