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綠農園的拉巴告捕魚體驗活動。(花蓮農改場提供)
記者林有清/花蓮報導
為了讓花蓮原住民部落的經濟效益大幅提升,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特別推出「筷閃野美味」增能輔導計畫,並透過一系列部落農遊的教育訓練,讓部落的體驗活動充滿活力與魅力,帶給遊客們前所未有的體驗,並可親自體驗到野菜採集、傳統料理製作等活動,不僅讓遊客能夠品嚐到當地的特色美食,還能在過程中體會到原住民獨特的文化魅力。
在花蓮農改場的精心策劃與部落業者的積極參與下,計畫輔導了數家具有特色的農遊業者,這些業者的經營型態包括農場、餐廳和露營區等。讓遊客能在遊玩過程中,也能深度了解部落文化和食農教育的意義。
吃飛魚配野菜麵包好滋味。(花蓮農改場提供)
秀林鄉的達基力部落屋,邀請遊客來探索太魯閣族的文化與自然景觀。沿著隱密的羊腸小徑,逐步了解太魯閣族的傳統植物,在專業解說員的帶領下,學習這些植物的食用方法,體驗豐富的原民農耕文化。
秀林鄉的嚮海邊境,是一個結合自然與文化的露營區,飛魚乾、樹豆飯等美食,讓人回味無窮,也提供多種室內手作體驗活動。從彩繪玻璃到乾燥花圈製作,使用泰雅族常見的自然素材,結合藝術創作。
吉安鄉福興部落的櫻之田野餐廳,遊客可以親自下田摘採野菜,體驗從田間到餐桌的樂趣,並發現魚腥草、佛手瓜、野莧等野菜的原型樣子。
光復鄉太巴塱部落的紅糯米生活館,以當地特有的紅糯米為主題,開發出多種體驗活動,讓遊客可以參與酒釀製作和搗杜倫等有趣的活動。
光復鄉的邦查農場,豐富多樣的野菜園區,從常見的南瓜、辣椒、玉米,到阿美族傳統的木鱉果、苦茄、糯米糰、龍葵等,遊客可以了解每一種作物背後的故事和文化意涵。
好玩好吃的野菜體驗活動。(花蓮農改場提供)
馬太鞍部落的欣綠農園,園區內種植著阿美族常見的野菜,如蕗蕎、過貓、山蘇等,還有終年清澈的芙登溪孕育的水芹菜。遊客可以學習阿美族的傳統捕魚技巧,並品嚐著名的石頭火鍋。
天賜糧源位於花蓮最南端的富里鄉,以其獨特的米食體驗活動為亮點,帶領遊客深入了解富里的農業文化,感受田園風光的寧靜與美好。
豐濱鄉的樂舞詩拾物工作坊,樂舞詩‧拉后將阿美族深厚的文化底蘊與對烘焙的熱情結合,將傳統飲食文化融入手工麵包,重新詮釋烘焙藝術。
玉里鎮的織羅部落特色作物—葛鬱金,從生鮮的葛鬱金到太白粉的加工,全由部落族人親手完成,更設計了相關的農業體驗活動和部落美食,讓遊客親自參與製作,體驗古早味葛鬱金涼糕的魅力。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