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藝研堂〉德光準大生帶領學童玩英語

德光中學學生帶領東光國小學生進行科學活動。(記者施春瑛攝) 德光中學已由繁星管道錄取大學的準大學生,日前分兩梯次前往鄰近崇學及東光國小帶營隊,運用學校可用資源,將學習分享到鄰近社區,透過大手牽小手的方式,讓小朋友沉浸在學習的樂趣中。 德光表示,第一梯次由德光高三語資班11名學生組成,一行人前往崇學國小五年級教室帶領英語活動。他們分成3組,設計不同英語課程,分別以年輕一代感興趣的電影、歌曲、韓國團體和動漫為主題,帶給小學生不同於課本上的知識。 學生黃莛媗說,他們成功地讓小朋友感受到學習英文的樂趣及不同的學習方式,經由這次經驗也讓他們明白,教學不僅僅是灌輸知識,更要引發興趣和好奇心,學習起來會更輕鬆有動力。 周思筠分享從中學習到許多教學經驗及應變能力,期盼能運用在未來的領域中。王佳怡認為,組員的配合和合作是活動順利進行的主要關鍵,藉著歌曲適時宣導性平和反霸凌是令她最驚喜之處。 第二梯次由高三數理班生上陣,帶領東光國小五年級學生進行科學活動。利用科學原理,設計出「心電感應猜數字」、「傾斜不倒的神奇鋁罐」兩個遊戲,看似神奇的魔術其實是根據算式、數據、程式及反覆實驗。值得一提的是,學生為了收集鋁罐當道具,連續3週在校園撿垃圾,也為環保盡心力。 德光表示,這些高三學生都是即將進入大學的優秀學生,在畢業前選擇前往小學做社區服務,實屬難得。活動中看到每一位小朋友都很積極且配合地參與活動,讓他們覺得這個經驗很寶貴、很有意義也很有成就感。                 (記者施春瑛)

Read More

〈青春藝研堂〉南美館極度維面 26中壯藝術家思辨

南美館推出「極度維面:台南當代藝術之思辨」展覽,集結26位藝術家作品,呈現台南當代藝術40年發展精華。(記者林雪娟攝) 南美館成立5週年,集結26名出生、居住或長期於台南創作的中壯輩藝術家,推出「極度維面:台南當代藝術之思辨」展覽,以極具風格、橫跨多元媒材與創作形式,展出63組件作品。南美館表示,展名「極度維面」,回應40多年來,古都文化底蘊與當代藝術家豐沛創作能量以及台南當代藝術從表面至深層所產生質變與新的融合。 南美館推出「極度維面:台南當代藝術之思辨」展覽,集結26位藝術家作品,呈現台南當代藝術40年發展精華。(記者林雪娟攝) 南美館表示,台灣在80年代解嚴後,當代藝術家相當積極活耀,更有學者將解嚴視為台灣當代藝術的變革點,展覽邀請策展人陳明惠與南美館共同策畫,希望重新梳理台南當代藝術發展脈絡,呈現自1980年後,藝術家突破傳統氛圍,以台南文化中心及不同型態的替代空間為據點,經多元作品形式,實踐獨特藝術思維,呈現台南當代藝術中深層與表面文化的不斷過度與交融。 南美館推出「極度維面:台南當代藝術之思辨」展覽,集結26位藝術家作品,呈現台南當代藝術40年發展精華。(記者林雪娟攝) 展覽規劃4個子題,「記憶與敘事」鋪陳以當代藝術語彙,融合舊時代記憶與文化底蘊,呈現藝術家奇想;「批判與社會性」以藝術家犀利之眼,觀察日常生活與社會中的弔詭、荒謬感與孤寂性,在數位科技生活中,對自然生態保育省思;「自然與再現」呈現藝術家啟發於大自然中的萬物與生態,將自然百態,如花草、鳥獸走禽、陽光空氣等,巧手轉化為創作的題材;「抽象與轉譯」將抽象精神世界、感官經驗,轉化成創作養分;在公共空間的藝術走廊,大型複合裝置作品,結合南美館2館3樓10米高的光影牆及具穿透感的中庭空間,觀眾在各樓層,可從各角度感受,當陽光灑落時,展覽散發的獨特藝術氛圍與魅力。 南美館推出「極度維面:台南當代藝術之思辨」展覽,集結26位藝術家作品,呈現台南當代藝術40年發展精華。(記者林雪娟攝) 南美館指出,台南400之際,透過探索台南當代藝術軌跡,深淺文化擦撞出精彩火花。媒材橫跨繪畫、陶藝、雕塑、空間裝置、複合媒材、新媒體、版畫、水墨及書法等,藝術家挑戰材質極限,並以跨媒材形式,呈現多元作品及台南當代藝術40年發展精華,展期至11月17日於2館。 (記者林雪娟)

Read More

徜徉綠意 雙流大口森呼吸

雙流瀑布名聞遐邇,遊客都要親眼目睹才算到雙流一遊。 六月初,滿山都是五色鳥咕嚕咕嚕的叫聲,盛夏走入雙流國家森林遊樂區,迎面而來是滿眼綠意,沁涼的山風和滿山鳥聲,一下子就消去全身暑氣。 雙流位於屏東獅子鄉,因楓港溪上游兩大支流匯集穿越因而得名,地處中央山脈與恒春半島之間的山區,溪流貫穿其間,地形和水域多元的變化,造就兼具熱帶雨林、亞熱帶雨林、熱帶季風雨林等複雜林相,以及多樣性物種等生態特色。此地亦為排灣族聚落所在,區內仍可見該原住民族的人文遺蹟。  【圖與文/記者楊淑芬】  水景成趣 林相豐富 跳石區要涉水而過,老人小孩都走得很開心。 因為雙流匯集穿越,園區內水景豐富,奔流而下的瀑布,到此一遊都要朝聖走一回,沿途水路彎曲,有2處涉水的跳石區,水量豐足的時候大家要涉水而過,踩在沁涼的水中每個人都會興奮哇哇大叫,六月旅遊時水量不豐,跳石過河也是另一種趣味。 楓港溪水質清澈且和緩,很適合親水與近距離觀察水生生物,據說園區舉辦生態教育時,會讓小朋友都下水,享受躺在溪流的漂流感;沿著河流,有些攔沙壩,形成一重一重的小水霸,全溪流共有7處,從雙流橋遠眺,層層水流傾洩而下,水流聲淙淙響過,光是聲音就沁涼不已。 雙流遊客中心和自然教育中心提供生態解說。 水流最平緩處,在遊客服務中心前,設了親水階梯,可以坐著靜靜看流水,尋找水中生物,導覽員說有點日本京都鴨川的愜意感,讓人心情寧靜。 雙流共有4條步道,瀑布步道、沿山步道、白榕步道、帽子山步道,風光各不相同,可以任君選擇,也都平易近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腳力擇路而走。 帽子山是雙流的最高峰,坡度較陡,海拔約700公尺,步道全長約2630公尺。山頂視野遼闊,可環視周邊群山,並可眺望太平洋及台灣海峽。在每年的九月底十月初期間的早晨,天氣佳時亦可看見大批的國慶鳥─灰面鷲、赤腹鷹過境,場面十分壯觀。 白榕步道是由遊客中心通往景觀步道中段的路徑,全長約1090公尺,白榕步道沿途穿越濃密的季風雨林,尤其桑科榕屬的植物最具特色,步道上常可見到長滿支柱根、板根的白榕大樹,就是桑科榕屬植物的傑作。 沿山步道與瀑布步道平行,步道上的「沿山吊橋」,橫跨在楓港溪山谷上,走在上面有種漫步綠林中紅色小徑的感覺,可觀察平常看不到的樹冠層結構。此一路線為紫斑蝶過境度冬的路線,是一探紫斑蝶神秘之美的首選步道。 沿山吊橋從山間穿越而過,可以盡覽樹冠樹型。 瀑布步道是園區內最主要的步道,也最親民,前段平坦,沿楓港溪岸而行,後段山路行經茂密森林,終點即為「雙流瀑布」,瀑布水流終年不斷,氣勢磅礡,並有豐富的負離子,有助於鎮定人體自律神經,放鬆身心。 陽光草坪上布滿可愛的橡實。 除了帽子山步道,其他3條步道都有相連,可以在中途轉換步道,看盡不同風光,建議路線是先走瀑布步道,走到陽光草坪轉上沿山步道,走到沿山吊橋,下來接瀑布步道,走完瀑布步道回程中途再接白榕步道,白榕步道走完剛好回到遊客中心,一趟路走完3條步道。 白榕一木成林 草坪樹種療癒 白榕就是垂榕,分布在雙流園區內各個步道,其中以白榕步道和沿山步道的數量最多,白榕的氣生根很發達,接觸地面後會開始增粗,最後長成樹幹一般的支柱根,使白榕的樹冠得以向外延伸,繼而形成大片如林般的景致,就是所謂的「一木成林」。 這是一棵樹,白榕支柱根強壯,蔓延出去,一木成林。 白榕的支柱根挺直具韌性,是蘭嶼達悟族用來製作大船上的船舵原料,排灣族人的傳統房屋也是以白榕支柱跟充作棟樑,而韌皮部的纖維柔韌,經加工後可製成繩索等用具。 陽光草坪位於瀑布步道旁,是一空曠草生地,也是觀察鳥類及舉辦活動的好地方。綠草如茵,草地上置放著殼斗科的種子,就是冰原歷險記松鼠一直追的橡實,草地上有青剛櫟、三斗石櫟、小西氏石櫟等,非常可愛療癒。 雙流過去是排灣族的生活區域,白榕步道上還留著特色建築「龜甲屋」遺址,草堆之中,只留一些石板痕跡;據說雙流園區還有更多石板屋遺址隱在未開放的區域,等著考古研究。 雙流自然教育中心2009年成立,就位在遊客中心二樓,10多年來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以「師法自然、快樂學習」的精神,向森林、溪流和雙流的生物學習,常年舉辦教師、學生的研習營,因應季節有各式活動,最近的營隊是「深夜食堂」夜間環境生態營,活動請上網站報名登記。 【同場加映】 屏東和台東南迴公路上,獅子金流店號稱是全台灣最美最日式的全家便利商店。 位於屏東和台東的南迴公路上,就在雙流遊樂區旁,有號稱全台灣最美最日式的全家便利商店「獅子金流店」,木造日式風格的建築極有特色,石燈籠跟屋簷鬼瓦設計洋溢著異國風情,貼心的用餐區是透光玻璃區,裡外呼應,彷彿置身森林裡用餐。 此地剛好位於南迴公路的中繼點,往返台東或屏東都必須在這裡休息一下,所以店內永遠人潮滾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