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1天暴食10包泡麵 他身心出狀況

醫師黃泰銘說,飲食失調是慢性病也是身心症,可採心理諮商與藥物治療,要先找出問題根源,才能逐進改變飲食行為。(記者葉進耀攝)

記者葉進耀∕台南報導

一名38歲男子身高168公分,體重61公斤,是飲食失調患者,罹暴食症1天吃10包泡麵,每週暴飲暴食的情形高達3次,尤其被家人碎念後,心情更糟就用吃東西方式來發洩,一直吃到很撐很不舒服狀態才停,且常一蹲下就會將食物吐出來,事後相當焦慮且後悔及內疚,轉診看身心科治療改善中。

郭綜合醫院身心科主任黃泰銘指出,個案已持續多年每天都要和飲食失調症抗爭,早在國中時期,因追求異性被嘲笑身材太胖,而開始嚴格執行飲食計畫,瘦一點之後,開始感受到自己人生有價值,但過度的飲食計畫愈來愈難以執行下去,受不了飢餓的狀態,經常失去自制力而躲在房間大量狼吞虎嚥,吃後再以催吐方式將食物吐出來,也因此好幾次住院治療。

他說,「暴食症」好發於青少年的飲食失調,通常與受到社會風氣及對身體形象的錯誤認知、缺乏自信相關,起先不當節食變成無法控制的進食行為,病患能吃超量食物。患者會極度關心身材和體重、以此來獲得自我評價,惟在瘋狂進食後,會以催吐、灌腸或大量運動等補償行為來防止體重增加,所以暴食症的個案很少有體重過重的問題,卻常因事後自行催吐或濫用瀉劑產生嚴重胃腸道問題等。

黃泰銘說,另一種常見的飲食失調是「夜間狂食」,又稱「夜食症候群」,與情緒障礙及睡眠障礙有密切關聯。患者以「進食來澆愁」,是一種病態的減壓方式,晚上情緒不佳想吃東西,且必須吃東西才能入睡,常陷入早上食慾不振、夜間狂食的惡性循環,影響睡眠品質及造成肥胖。飲食失調是慢性病也是身心症,採用心理諮商與藥物的治療,要先找出問題根源,審視是否有憂鬱、焦慮等症狀,輔以認知行為治療,改善思考行為模式,進而改變自己的飲食行為。藥物治療主要是以抗鬱劑為主,這類藥物可以減少暴食的衝動及症狀發作的次數,改善憂鬱及焦慮等症狀。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