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社論〉我方漁船被扣,兩岸能重啟正式協商?
澎湖籍大進滿八十八號漁船疑似因違規越界作業,遭大陸海警船人員登檢後帶回福建泉州圍頭港。由於賴清德就任總統之後,兩岸當局芥蒂越來越深,大進滿八十八號漁船事件能否在滿足各方期待下落幕,備受矚目;尤其是,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強調已啟動兩岸管道展開積極接洽與協調,更令人關注兩岸是否可藉此機會恢復正式協商管道,讓螺旋狀惡化的兩岸關係稍稍鬆解?
如果不是口是心非,賴清德對於恢復兩岸正式協商是有主觀期待的,他在就職演說就呼籲大陸當局與賴政府「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同時,他還明白點出兩項優先協商議題:觀光旅遊、學位生來台就學。只不過,一來他在就職演說中公開宣示被解讀為「新兩國論」的論述,二來大陸當局相繼祭出針對民進黨政府、台獨的反制動作,兩岸正式協商大門依舊緊閉。
回首過往兩岸協商歷程,大陸當局屢次呼籲我方當局承認「九二共識」,並將「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制度化正式協商的互信基礎。儘管兩岸當局對於「九二共識」的解讀相異,但馬英九在二00八年五月二十日的總統就職演說一方面揭櫫「不統、不獨、不武」理念,一方面也強調「一中各表」,表明「我們今後將繼續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儘早恢復協商」,兩岸當局隨即恢復了在陳水扁執政時期中斷的兩岸正式管道協商,亦即由我方海基會與對岸海協會針對諸多議題進行協商,成績斐然,也受到國際社會肯定。
如果將「九二共識」當作兩岸制度化正式協商的「通關密碼」,兩岸也曾在沒有這個「通關密碼」的情況下進行過協商。陳水扁執政時於二00二年八月二日端出「一邊一國」,大陸當局將之視為對「一個中國」的嚴重挑釁,但兩岸當局針對澳門與台灣航約、香港航約、春節包機也曾進行過協商;儘管這幾次協商並非由海基、海協坐上談判桌,但這種「政府授權、民間名義、官員主談、公權力落實」的模式也屬可行。
事實上,這種「複委託」機制有其法源依據,根據兩岸關係條例第四條規定,陸委會除了委託海基會外,還可委託其他民間組織處理兩岸人民往來有關事務。兩岸針對二00五、二00六年春節包機協商,我方就是委託台北市航空運輸商業同業公會,與大陸當局指派的「中國民航協會」談判,顯示大陸當局也並不排斥此一模式。
在更早之前,兩岸當局尚未建立「九二共識」的一九九0年九月十二日,兩岸簽署《金門協議》,當時兩岸都是由紅十字會出面協商;今年發生的金門翻船事件,大陸方面談判代表亦是由紅十字會人員擔綱。儘管金門翻船事件歷經十五輪談判之後停擺,但大陸方面由紅會人員與我方官員進行談判,也屬具可行性的操作模式。
質言之,兩岸能否展開協商的問題,從過去的經驗來看,確實有其彈性空間,亦非沒有替代做法,但是由海基、海協進行的協商則是制度化的機制。換言之,無論是過去的台灣與港、澳航約談判,或是由紅會代表出面協商,終究沒有海基、海協的代表性、穩定性強,兩岸仍應設法恢復制度性協商為最優方案。
再進一步來看,兩岸當局能否互釋善意,進而放開手中阻礙談判的鐵板,當是兩岸能否展開協商、甚至恢復制度化正式協商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