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70歲李先生,因腰椎第4第5節神經狹窄造成雙側下肢麻痛導致間歇性跛行,台北榮總17日指出,經施以內視鏡減壓手術,患者手術傷口僅0.7公分,且術後隔日就可出院,台北榮總已進行超過500例此類手術。
70歲的李先生原是在大陸經商的台商,他熱愛高爾夫運動,多年來腰椎長期不適,即使經常做復健卻也不見減輕症狀,後來每步行大約10分鐘左右就需要休息,經台北榮總以核磁共振檢查發現,李先牛腰椎第4第5節神經狹窄,導致腦脊髓液循環不順暢,而影響正常步行。
台北榮總骨科部脊椎外科醫師林希賢指出,骨刺增生在40歲以上族群盛行率高達28%,男女發生比率則無統計學差異,但長期腰部承重負擔大的工作者較容易造成,惡化過程從剛開始的下背痛,會逐步轉為坐骨神經痛。保守治療方法可以考慮復健,而一旦神經空間狹窄超過耐受臨界點,保守治療方法就會失效。
林希賢指出,傳統手術治療一節段的脊椎狹窄傷口約需要5到6公分,脊突、椎板上的骨頭與肌肉交界處都需要破壞,新手甚至可能傷害到脊椎小面關節。且術後需要引流管排出瘀血,需住院3天以上;而近10年來發展的脊椎微創內視鏡手術,包括椎間盤突出摘除術及脊椎狹窄內視鏡減壓手術等,傷口小於1公分。
台北榮總骨科部主任周伯鑫表示,內視鏡脊椎減壓手術是「微創中的微創」,不僅傷口小且對筋膜及肌肉組織破壞也較少,且術後恢復快,病人大多可於隔天或當天出院,大幅減省醫療資源,也減少組織沾黏等問題,提升患者生活品質,目前台北榮總已施行近500例,病人都對內視鏡施行減壓手術表示滿意;但此手術醫材無健保給付,病人需自費約8.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