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總統日前前往金門主持八二三砲戰追悼典禮,感謝八二三先烈的犧牲與奉獻;但從他在追悼典禮的談話中,不難發現是以跳接式手法拼貼八二三砲戰的意義,導致中華民國歷史遭到扭曲。倘若再與陳水扁擔任總統時的「大膽談話」相較,賴總統此次的談話不但談不上對大陸釋放善意,更充斥著「抗中保台」的內宣斧鑿痕跡。
八二三砲戰估計軍民傷亡人數四千多人,誠如賴總統在談話中所說,參戰的戰士有來自於台灣各地;根據一位當時的少尉政治指導員回憶,部隊裡的台籍兵員約三分之二,另有估計當時金門九萬餘兵力中台籍占約一成。無論如何,在外省和台籍軍士官兵的通力合作之下,國軍守住了台澎金馬。換言之,正是台籍兵員與所謂的「外省老芋仔」,一起以性命「抗中保台」。
事實上,八二三砲戰是中華民國國軍與共軍的戰役,是保台衛台的戰役,絕非徐佳青所說的「共產黨與國民黨打仗」。正由於當年犧牲奉獻的台籍兵員乃國軍的兵員,陳水扁擔任總統時,就有立委提出《八二三戰役參戰榮民晚年生活照顧特別條例》草案,照顧對象不分省籍,但行政院和民進黨卻站在反對立場,以致審查時數度流會。二0一六年金門縣議會建請金門縣政府,授予八二三砲戰參戰台籍官兵金門榮譽縣民身分,可見參與八二三砲戰的台籍官兵受到許多感懷。
再就賴總統在談話中提到的「中國要拿下台灣,不是因為台灣哪一個人或哪一個政黨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來看,此一說法更是扭曲中華民國歷史。要知道,八二三砲戰發生時,包括美國在內的國際社會承認的「中國」正是中華民國,直到一九七一年聯合國通過二七五八號決議,國際社會承認的「中國」才轉為對岸當局,但中華民國仍挺立於國際社會。就此而言,八二三砲戰並非「中國要拿下台灣」,而是「中共」要拿下台灣,因為當時國際社會承認的中國就在台灣。
確實,當時中共要拿下台灣並非「因為台灣哪一個人或哪一個政黨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而是中共政權也將台灣視為其「神聖領土」。但在兩蔣時期的「三不政策」之後,兩岸當局曾經展開制度化溝通、協商,兩岸進入和平時期,尤其是在馬英九擔任總統時期更是如此;儘管如此,對岸當局仍一再重申「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解決台灣問題」,而中共當局也明言,對台使用武力或非和平方式的前提之一就是「台獨」。質言之,目前中共當局對台武嚇,原因就是賴清德和民進黨的「台獨分裂」主張。
至於賴總統提到的「我們不再反攻大陸,但也不願意受共產黨統治」,則正是兩蔣時期中華民國的主張;八二三砲戰後我國與美國發表的聯合公報中,亦載明中華民國不憑藉武力反攻大陸,中華民國更加「聯美抗中」。就此觀察,賴清德不但對八二三砲戰歷史意義的認識相當淺薄,更是刻意淡化台獨主張對兩岸關係的嚴重危害!
或許賴總統試圖藉著提出「我們不再反攻大陸」向中共當局釋放善意,但他可借鏡阿扁。阿扁初次就任總統時提出不推動兩國論和統獨公投等「四不一沒有」,二00二年五月九日又在八二三砲戰時飽受共軍砲彈襲擊的大膽島上,提到「如果中共領導人願意,阿扁也願意邀請他們到(大膽島)神泉茶坊來喝茶、談天」。問題是,賴清德願宣示不推動兩國論、不炒作台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