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社論〉台灣也能復刻老菜鳥和高年級實習生!
日前某人力銀行調查,高達百分之六十七的中高齡上班族打算退而不休;勞動部長何佩珊也強調,希望中高齡勞動力每年可以增加十萬人,三年後將中高齡勞參率衝到百分之七十。其實,台灣不僅中高齡勞參率偏低,婦女勞參率也落後其他主要經濟體,但產業界卻年年大喊缺工。政府和產業界應共同找出可行對策,導引中高齡及女性勞動力在職場發光發熱,共創多贏局面。
相較於南韓、日本、新加坡,台灣中高齡及高齡勞參率低了不少,而且年齡越高差距越大;以二0二二年為例,四十五歲到四十九歲組,台灣雖較日本、新加坡低四個百分點,但比南韓高四點八個百分點;但是五十到五十四歲組,台灣就落後於這三國,且比最高的新加坡低了十一點四個百分點;六十五歲以上組,台灣僅剩百分之九點六,而最高的南韓還有百分之三十七點三。
旨在提高四十五歲以上族群就業率的《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實施至今已三年多,勞動部結合其他部會資源推出促進中高齡及高齡就業計畫,確實讓中高齡及高齡的勞參率有所提升;根據主計總處的統計,二0一八年四十五歲以上勞參率為百分之六十三點二一,二0二三年已上升到百分之六十六點三五。或許基於此一政策已然發揮成效,何佩珊訂下每年增加十萬人、三年增加三十萬人的目標,其用心值得肯定。
然而,對於中高齡和高齡者而言,延續職場生涯或是重返職場卻並非易事。日前某人力銀行公布的調查指出,高達百分之九十二的中高齡族群認為重返職場非常困難、有壓力,或是機會幾乎為零。去年的一項調查也發現,百分之八十三的民眾感覺職場上有年齡差別待遇。此一現象或許與中高齡者本身的工作技能或心態有關,但也反映職場環境對他們的友善度不足。
相對的,歸納台灣職場對於中高齡及高齡者的就業障礙,大致包括缺乏合適職缺、健康狀況堪慮、較難安排長時間工作或輪值班、較難安排出差、專業能力需培訓、位階處境尷尬、想法與年輕族群有代溝等等。持平而論,這些問題都並非不能克服,但企業端與就業者端都必須敞開胸懷,磨合出共同可接受的方案;政府端則應針對中高齡及高齡提供更多職訓機會,讓他們增進或重拾職場技能,並多方協助媒合。
另一方面,近年來台灣婦女勞參率幾乎沒什麼成長,二0一二年以百分之五十點一九首度突破百分之五十,但是到二0一八年才突破百分之五十一,今年七月才好不容易越過百分之五十二。尤其是到了四十五歲以後,婦女勞參率急遽下滑,而且與中高齡及高齡勞參率一樣,四十五歲以後與日本、南韓、新加坡都是越差越遠。
婦女離開職場大多與家庭因素有關,而日劇《老菜鳥》中男主角的妻子,雖在婚後離開職場生育小孩,但因丈夫失業毅然重返職場;男主角則是被迫離開球隊的足球員,三十七歲的他歷經艱辛,終於在本非他專長的職場站穩腳步。美國電影《高年及實習生》,則是敘述退休上班族退而不休繼續協助年輕女老闆創業的故事。這些情節其實並非夢事,在台灣的職場同樣可以復刻。
中高齡及高齡、婦女延續職涯,不但牽涉政府有形、無形的鼓勵,也牽涉企業與謀職者本身的條件、能力與心態。既然台灣缺工問題嚴重,這三方何不放下刻板印象,攜手尋求共好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