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Views
<社論>日陸關係制約,台灣應務實看待台日關係
十九世紀英國首相巴麥尊曾說:「英國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在當今全球化時代此名言仍然適用,縱然有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在處理全球事務,但國與國爭端依舊不斷。正因為各國無不以自身利益為最優先考量基準,因此「料敵從寬、禦敵從嚴」該是政府處理外交事務的鐵律。
日本駐台代表泉裕泰日前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提到,特別感謝台灣在九年前日本東北大地震之後的捐款及賑災協助,因此他任內會繼續加強日台文化交流及提升雙邊關係。然而,他也被問到台灣相當關心的議題,就是日本近年來積極改善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日台關係是否可能相應發生變化?泉裕泰表示,「日中是隔海鄰國,雙邊關係對區域和國際和平穩定很重要,同時日本和台灣是『唇齒相依的寶貴朋友』,日台關係的發展不能因日中關係改善而受阻」。
台日陸三邊關係向來是錯綜複雜,有如台美陸互動的縮小版。無論是基於日台的歷史糾葛或現實利益,台灣都希望能拉近與日本在各層面的緊密合作關係,藉此平衡無所不在的中共影響力。雖然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訪日行程因俗稱武漢肺炎的疫情而推遲,但雙方是否簽署「第五份政治文件」的傳聞仍困擾著台灣,畢竟當前東北亞地緣政治早與冷戰時期的美蘇對峙截然不同,我們不願仍遭舊國際體制所綑綁。
然而,對外政策終究還是必須回歸到現實面考量,方能找到最好的安排。從泉裕泰的談話可看出,日本雖看重台灣這個「朋友」,卻不可能因此就全然不顧中共對台日雙邊關係的制約。應該說,「日台關係的發展不能因日中關係改善而受阻」是台日的共同主觀期待,但要達到這目標是有條件的。
台灣在肯定泉裕泰推動台日緊密交流的同時,也不能忽略他的提醒。他提到台日將彼此都視為像家人一樣的朋友,但「雙方仍應彼此尊重、避免過度依賴對方,藉以深化彼此的關係」。這段話就是要提醒那些對日本有過度期待的台灣人、尤其是執政的民進黨,切莫因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對台灣的個人情誼以及台灣對日本的特殊情感,就誤以為日本政府會無條件力挺台灣到底。
當蔡英文首次當選時,民進黨就有此錯誤判斷,以為綠營本土派的對日關係遠比國民黨深厚,因此對安倍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只不過,期望越高、失望就越多,蔡政府的對日工作非但難超越馬英九政府的成就,甚至台日漁業協議或雙邊經貿協定協商都停頓許久。再者,駐日代表謝長廷的表現更令國人失望,不僅未能協助國家爭取利益,反而多次幫日方講話,此等錯亂定位讓他有了「助日代表」的諢號。
從民進黨處理對外關係的手法,國人可清楚看出其好大喜功的通病,在尚未獲得具體成果之前,就喜歡敲鑼打鼓地自我吹捧,導致部分國人誤以為外交有所突破,最後結果的落差卻往往讓國人大失所望。
民進黨處理外交事務有個盲點,就是希望雙邊關係單純化,完全擺脫中共的影響。事實上,這是國際政治的現實,不僅日本、南韓及東南亞國家,連美國都不可能為了台灣而放棄與大陸的互動。因此,如果台灣想做到真正的外交突破,該當讓各國感受到台灣的存在價值與誠意,而在各國與大陸交往時仍願強化與台灣的實質關係。
唯有在符合彼此利益的情況下,國與國之間的雙邊關係才能維持下去。蔡政府必須務實看待干擾台日關係的各種可能因素,才有雙贏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