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世界記憶國家名錄 府城再添3項

 賴永祥捐出其收藏的三千冊圖書,成立「賴永祥長老史料庫」。 (台南市文資處提供)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第二屆世界記憶國家名錄公布,台南共有包括由台灣文學館所提報的「台灣白話字文學及相關作品」及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所提報的「賴永祥長老史料庫」及其和台南神學院、長榮中學聯合提報的「南部基督長老教會在台灣傳教之歷史文獻之巴克禮相關文物」增補入選。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一九九二年啟動關於紀錄遺產的保存發展的世界記憶計畫,著重紀錄人類社會思想、發現及成就等演變;台灣在二0一四年引進,並在二0一七年首次辦理徵選,今年則是第二次徵選。
 推薦人台南市府文資處表示,賴永祥是國際知名的圖書館學和歷史學者,前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副館長,致力基督教史料蒐集整理,並將史料數位化,提供大眾免費查閱;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也從其數位資料庫發想,整合更多基督教史料,建構基督教來台發展的完整脈絡。

 台灣文學館所提報的台灣白話字文學及相關作品,圖為台灣白話字書寫的內外科看護學。(文化部文資局提供)
 「南部基督長老教會在台灣傳教之歷史文獻,增補「巴克禮相關文物」部分,除彰顯巴克禮來台六十年貢獻,亦可觀察基督教在台灣的傳播變遷。而當時透過傳教士,包括西方思潮、科學和價值觀,如機械的印刷機、文化交流重要的語言辭典到日常生活穿著的衣物、睡袍、屋瓦建材等,說明一個大世代的重要變遷。
 台文館的「台灣白話字文學及相關作品」藏品共八四五件,今年將完成深度詮釋內容建置。台文館表示,「白話字」是台灣自十九世紀以來,經歷複雜的世界殖民史、在地文學史的重要見證。這一套以拉丁字母書寫當地語言的文字系統,一八六五年由英格蘭長老教會宣教師馬雅各,將教會在廈門使用的拼音文字引進台灣,一八七五年再由巴克禮牧師,在台積極推動並運用於教會機關刊物。
 白話字又稱「教會羅馬字」,初期只在教會內流通,後台灣文化協會決議推廣,蔡培火更創立「台灣白話字研究會」,除在地化,也藉此引進科學、文明新知,讓台灣和國際接軌,現存大部分的白話字文獻均在台灣境內,為台灣珍貴的文獻資產,白話字也影響戰後的台語文運動;目前典藏文物,最早為一九一六年、最晚一九六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