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高雄駁二即起 C5倉庫推出「海底市場 Undersea Market」展覽

 記者吳文欽/高雄報導
 高雄市議員吳益政八日表示,位於興達港、專門產製離岸風電水下基礎建設的興達海基,是攸關高雄和國家節能政策產業的關鍵,而這筆重大的能源投資案,現在確實遇上瓶頸。
 吳益政指出,興達海基是由中鋼百分之百轉投資,於一0七年拿下全球最大離岸風電廠、丹麥沃旭能源公司在台五十六座管架式水下基礎,這是該廠全球給單一供應商管架式基礎數量最大的訂單,也是我國首度要求部份零組件在台百分點之百在地生產後的試金石,盼藉此實現政府以離岸風電帶動產業發展的角色。
 吳益政說,這筆重大的能源投資案,現在確實遇上瓶頸。舉例來說,興達海基水下基座生產進度落後,外廠認為這是他們無法滿足台灣「供應鏈在地化」要求的難關之一,甚至傳出沃旭要轉單韓國廠商的消息。這個時候,政府能否有效協調其中,就是新興產業能夠跨過挑戰的關鍵了。
 吳益政認為,一方面除了經濟部要緊盯外商公司,確保落實在地生產在地採購的精神,畢竟全國人民付出高昂的躉售電價,也是為了協助綠能產業在台灣生根。產業起步過程中,政府也要協助在地企業(中鋼)技術曲線該加速成長,也協助沃旭和中鋼合作過程,將疫情影響延宕工程的可能減低,落實雙方合作精神。
 吳益政表示,另一方面,中鋼承接國人付出高額代價換取的商機,除做好風力產業發展外,也有義務協助在地人才培育就業機會及提供外溢在地商店商機。
 吳議員進一步說,但站在在地視野,對興達海基和其供應鏈來說,這一切幾乎是從頭開始,過去我們並沒有直接經驗。大型精密的水下零件供應品質,是以「精品」等級檢驗務求高準確度,中間也經歷設計變更、疫情挑戰,技術曲線成長確實遇到困難。這一點我們必須務實面對。
 興達海基在高雄海洋科技產業創新專區的海洋工程區建廠,投資六十八點四二億元興建套筒式水下基礎結構的製造基地,預定去年十一月中完工,今年正式投產;五到七月可打造出第一套完整的MIT水下基礎,而在學習曲線完成後,預計全產能每年可達四十八到五十套,年營業額將可破百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