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禍就醫 揪直腸癌轉移腦部

592

高醫院長鍾飲文(左2)、大腸直腸癌醫療團隊教授王照元(右2)及病友黃先生(中)分享治療成果。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年近40的黃姓男子5年前罹患低位直腸癌,在高醫大腸直腸外科先接受手術前治療,腫瘤有明顯縮小;但病人害怕接受手術治療,改用口服化學藥物治療。未料翌年發生車禍頭部外傷送醫,意外檢查出腦部有顆腫瘤。手術切除後的病理報告顯示,這顆腦瘤竟源自直腸癌的轉移性腫瘤。病人再回到高醫接受基因檢測與標靶藥物治療,至今沒有復發。

病友黃先生出示記錄他的化療治療手冊,以及勇敢抗癌的心路歷程。 (記者王正平攝)
 高醫院長鍾飲文表示,該院大腸直腸外科教授王照元結合全國9家醫學中心進行一項發起人研究計畫,針對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人治療前,利用血液基因檢測,提高化學治療藥物劑量的臨床試驗,結果不僅可提高治療成效,且不會明顯增加嚴重的副作用。這是國內第1篇關於轉移性結直腸癌結合病人與腫瘤組織檢體基因檢測精準醫療策略的臨床研究報告。
 王照元表示,該研究計畫共有高醫、高雄榮總、台南市立醫院等9家醫院參與,追蹤時間長達5年,研究成果於8月登上歐洲癌症期刊《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黃姓男子2016年6月突發車禍導致頭部外傷,在其他醫院意外檢查出腦部腫瘤,術後病理報告顯示是來自直腸的轉移性腺癌,重新評估為異時性轉移性直腸癌。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醫師蔡祥麟表示,結直腸癌最常見的轉移器官是肝臟及肺部,而發生腦部轉移的機率小於3%。
 患者重返高醫接受治療,持續追蹤到8月轉移處都沒有復發,無疾病進展存活期長達48個月,是一般病人的4.8倍左右,且副作用也不多,僅出現白血球減少與惡心狀況。
 黃男共接受67次化療,飽受惡心、腹痛及掉髮等副作用,靠著意志力苦撐過來,「盡量保持心情平靜,不讓情緒有大太的起伏」,他感謝高醫團隊在他生命最脆弱的時候,陪伴走過最艱困的抗癌路。每個治療階段,黃先生都做了詳實記錄,密密麻麻好幾頁帶在身上,鼓勵自己也鼓勵其他癌友,「配合醫囑,勇敢抗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