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Views
〈 全球探索 〉拜登對中政策 逞凶不鬥狠
■周志杰
美國大選勝出的拜登,入主白宮已大致底定,展望未來美國對中(中國大陸)政策將更趨向穩定、細緻、理性,先安內再攘外、圍毆不單挑、逞凶不鬥狠、謀定而後動、鬥智不鬥氣;而中國大陸的對美政策,則是從十四五計畫內外「雙循環」戰略出發,期望鬥中有合的反孤立、反圍堵。
美中台新關係,有兩個受關注的重要指標訊息:
一是從拜登發布的國安團隊中,準國務卿布林肯等認為,美中兩強應該是「競爭式共存」(competitive coexistence),即美中在共存的基礎上競爭,不排除合作。中共外交部前副部長傅瑩十一月也已投書紐約時報,呼籲美中建立「合作式競爭」 (cooperative competition)的關係。
鼓勵台海對話 挺台但不反中
二是拜登國安核心幕僚、前亞太助理國務卿坎貝爾,十二月十六日在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研討會中強調,美國必須鼓勵台海和平對話,因為這符合各方戰略利益,且強調美國「挺台但不反中」。換言之,美國不以反中為前提挺台。
從經濟與戰略的複合層面看,川普走人,留下的巨大政治遺產,就是美國官方與民間都已對中國大陸的崛起產生警惕,並已透過金融、科技、軍事等各領域進行壓制。拜登上台後,會運用川普留下的政治遺產當籌碼,一方面對美國沒有威脅的中下游產業鏈、農業可以鬆手,另一方面在中國大陸產業升級的關鍵處適時卡住中方的脖子。
因此,預期美中在經濟層面的戰略對話會恢復;至於國安層面,拜登重視經驗、政策延續性、不暴衝,以及文官的專業性等,預計明年入春後,拜登與外交、國防、貿易等部門還會有一段的磨合期。
至於中國大陸,已經很清楚不可能再回到歐巴馬、小布希時代的美中關係。美中會繼續鬥下去,但期待鬥中可以有合。未來的對美「合作式競爭」的過程中,還要同步進行反孤立、反圍堵。中國大陸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二0二一至二0二五年),強調內、外「雙循環」戰略,已經定調。
大陸盼合作式競爭 鬥中有合
此外,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十二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在會議中強調要放寬金融市場准入、保護智慧財產權,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日前還表達要積極考慮加入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這代表了中國大陸的經濟戰略目標就是對外更開放,特別是要強化對歐盟、日、韓等經貿關係,一面強化自己的產業創新,在戰略與政治意義上則是對美國進行反圍堵、反孤立。
綜觀美中在處理對台問題,因為川普政府將台灣視為印太戰略的馬前卒、棋子,反而加劇了北京對台的緊迫感,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就形容說「台灣在北京眼中,不再只是一個靜待收復的海島,可以好整以暇;而是一個近在臥榻之側的戰略威脅,必須適度處理。」
北京對台的緊迫感,從海峽中線消失,大陸出現第三個一百年、北平模式、國家統一法等,都可以看出端倪:
一,美方與蔡政府在兩岸政策急躁的結果,造成海峽中線一去不復返,台灣的戰略縱深因此縮短。
海峽中線消失 戰略縱深縮短
二,中共本來有「兩個一百年」目標,一個是在中共成立一百年(二0二一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二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年(二0四九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現在又冒出第三個百年,亦即解放軍將在二0二七年迎接「建軍百年」,並且揭櫫除了要加速軍事產線、強化海空軍外,同時還強調台海將更常演練針對美軍介入台海戰事的「區域拒止/反介入」能力。
三、大陸國務院台辦原副主任、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王在希日前再提出以戰迫和、以武促統的「北平模式」。
四、《新華社》十二月十六日國台辦例行記者會上,探詢推出《國家統一法》的問題,外界解讀不排除是個訊號,說明北京處理兩岸問題,除了《反分裂國家法》外,將更積極的進入以法律規範統一之路的階段。
拜登處理台灣問題,重回台海和平會是底線,是否敦促兩岸進行對話,還要再觀察。拜登也會打台灣牌,但比川普更理性、更細緻,並且會從亞太整體戰略利益著眼,同時考量中印、朝鮮半島、南海、日俄、中澳關係,在重返多邊的國際社會時,兼顧與中、俄保持合作的空間與籌碼。
因此,安內再攘外的拜登政府,在重建美中新關係下,確實有可能制約台灣推動內國法兩國論、法理台獨、台獨內政化、現狀化等。明年蔡政府推動修憲的進展狀況?亡國感效應是否遞減?民意焦點會不會轉向內部治理?這些都是觀察重點。
美中關係 決定台灣未來走向
至於中國大陸,習近平在二0二一年起要推動十四五計畫,同時要面對疫情、失業、出口衰退等,還有黨政軍換屆權力延任問題挑戰,眼前也有好幾座大山,裡裡外外也相當嚴峻。面對美中長期戰略鬥爭,北京體認打鐵還需自身硬,因此,也想要有一段喘息機會。
歸納台灣的新風險,當美中回到鬥而不破、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當美中雙方對未來十年內都有不開啟戰火的默契時,美中雙邊關係將會決定台灣未來走向與台灣的戰略縱深。
但現在,兩岸緊繃氣氛正在螺旋上升,台灣有國安五法、反滲透法等,大陸有《反分裂國家法》外,《國家統一法》也已浮上檯面,民進黨政府面對內外情勢,必須思考兩個問題:第一、台灣之於美國戰略利益,不會被拋棄的價值是什麼?第二、美國要耗費多大的成本來支持蔡政府的反中親美路線?
二0二二年底前,如果習近平的權力延任問題得到穩固,至二0二三年的年中(綠營為二0二四大選積極備戰之前),這段時間大約有八個月,兩岸若願改變阻卻雙方交流的法規與作為,蔡政府不要打壓兩岸未來統一的聲音,這稍縱即逝的八個月,將會是兩岸關係緩和的「機會之窗」。
(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周志杰口述,記者趙家麟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