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Views
府城7城門垣 升格國定古蹟
記者林雪娟∕南市報導
台灣府城(台南府城)原是清代台灣地區規模最大城池且為台灣首府所在,但城池相關元素經日據時期市區開發後,成為斷壁殘垣,戰後仍不間斷消失;後雖陸續指定城門為古蹟,但相當零散。經台南市文化局多年提報爭取,二十七日傳來好消息,文化部審議後已確定將台南的七處城門城垣整體全部提升為國定古蹟;在台南建城即將四百週年之際,堪稱中央送給文化首都台南的大禮。
一九八五年起,市府陸續爭取中央指定台南城門城垣為古蹟並具有文化資產身分;不過,僅有兌悅門在一九八五年指定為國定古蹟。但台灣府城大南門、大東門、小東門段城垣殘蹟、南門段城垣殘蹟、巽方砲台(巽方靖鎮)及在二00三年的東門段城垣殘蹟等六處僅是市定古蹟。
文化局表示,過去指定古蹟的方式,以單體建築或構造物為主,未將「府城防備」的觀念納入整體考量,缺乏整體價值意義詮釋;此次將台灣府城沿線城門、城垣遺構與周遭環境整合,重新建構現存台灣府城相關遺跡與埋存於地面下遺構於不同時期的價值意義。
文化局表示,古今府城不同,乃因防禦需求所漸次興建、增建擴展結果,也是台灣府城一大特色。如今整體升格,除彰顯台灣府城於不同時期在台灣歷史上的文化資產價值,也有利整體文資保存維護。主管機關提升為文化部文資局,除相關調研,結合「台南市開發行為涉及有形文化資產查詢系統」查詢管制,可降低這些「國寶」遭到開發破壞風險。
日後中央地方攜手保存維護,為台南建城四百週年更矗立里程碑。此次「移居」成大校園的小西門城樓未列入;文資處說,小西門因曾移築,經討論後此次暫不列入。而升級為國家級古蹟後,包括部分城垣緊鄰榕樹、兌悅門緊鄰民房等,周遭整體環境管理與改善將逐漸進行。
台南現有二十二處國定古蹟,雖整體增加一處;但兌悅門本就是國定古蹟,仍為二十二處,還是全國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