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Views
許台北赤蛙一個未來 台北動物園啟動園內野放圈養測試
記者吳靈芬/台北報導
因為農地經營方式改變及環境用藥等因素,野外適合台北赤蛙棲息的環境大幅縮減或劣化,也讓台北赤蛙名列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台北市立動物園從二0一七年起在園區內進行野放圈養繁殖,去年更擴大野放區域,將剛從蝌蚪變態上岸的幼蛙野放到昆蟲館、雨林區、溫帶區、濕地生態池、水生植物園及灰狼活動場等地區的水域環境。今年春雷過後,研究人員竟然在濕地生態池的外圍,聽到上百隻的台北赤蛙的叫聲,令人相當振奮。
動物園表示,台北赤蛙的成蛙體型很小、約僅三到四公分,棲息在平地到淺山的水田、草澤及埤塘;春天雨後,台北赤蛙的雄蛙紛紛來到水邊鳴叫找女朋友。過去在台灣西部很多地方都曾有觀察紀錄,但因農地經營方式改變及環境用藥等因素,野外適合台北赤蛙棲息的環境大幅縮減或劣化,讓牠們的野生族群岌岌可危,目前台北赤蛙名列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
動物園是自一0一年起展開台北赤蛙野外族群監測、棲地、生活史、人工繁殖等研究,一0三年啟動圈養繁殖,一0四年起與新北市農業局共同推動雙北合作-台北赤蛙復育棲地營造計畫,一0五年克服繁殖與照養困難,目前動物園同仁已能掌握台北赤蛙圈養、繁殖等管理技術。動物園自一0六年開始每年都在園區內進行台北赤蛙野放,去年更擴大野放區域,同時把野放年齡層降到剛變態上岸的幼蛙,希望了解不同大小台北赤蛙對環境的適應力,就近監測生物學相關資料,同時建立移地保育的族群,期望透過域內及域外保育技術的整合,讓台北赤蛙能早日回到野外棲地。
園方表示,今年五月在大雨過後的夜晚,台北赤蛙的研究人員在濕地生態池聽到估計上百隻台北赤蛙的叫聲,顯示去年的幼蛙已通過環境的考驗,順利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