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Views
<醫師專欄>書摘-5
■ 吳重達
達文西所繪維特魯威人至今一直被認為是人類的理想身體比例。男子的頭、手指、腳掌剛好碰觸到一個正方形與圓形邊緣。
可是,理想與現實總是搭不在一起的,據說至今尚未有符合上圖的人呢!世界上每個人都長得不一樣,而運動選手長得跟平常人更是不同。這書提出「體型大霹靂」的觀念,講的是近代運動員體型的變化,大家可以參考。但,我們的興趣不是明星運動員,反而是想了解一下不同肢體長度對我們自己運動的影響;或也可做選擇運動的依據之1。
同樣慢跑1小時,醫師跑的距離輸給身高矮30公分的同伴約2公里。個子小的人其皮膚表面積相對於身體體積較大,身體的散熱效果較佳。身體的核心溫度迫近攝氏40度時,中樞神經會強迫身體放慢或停止運動。硬撐的結果就是中暑,甚至死亡。散熱效果是耐力型運動重要影響因素;難怪醫師怎麼跑都看不到同伴的車尾燈。天氣越熱,差距就拉越大。
在鐘擺尾端加個重量,鐘擺擺動速度就會變慢。腿就是鐘擺,在鐘擺(腿)不同部位加同樣重量,影響程度大不同。重量加在腰部,運動時會增加4%的能量消耗;同樣重量平均放在雙踝,能量燃燒加快24%。小腿圍大的跑者(遠端重量大)得耗費更多能量才能跟上瘦小者。醫師身體的跑步不利因素再加一條。
在腳踝加45.4公克重量,跑步耗氧量就增加1%。小腿重量比人輕454公克,每公里跑步可以節省8%的能量,小腿瘦長的人跑起來當然就有利多了。也難怪運動鞋製造業拼命在研究、推出輕量化跑鞋。
研究顯示,同樣身高,跑步選手的腿長比一般人長。腿長比例與小腿粗細(重量),這2者是影響跑步經濟性的重要因子,能2者兼具就會是世界級跑者了。看起來,維特魯威人反而不會是理想的運動員呢!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