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中醫小針刀治療梨狀肌症候群

■陳俊銘

發生「梨狀肌症候群」可能出現坐骨神經痛的症狀;梨狀肌症候群又稱假性坐骨神經痛,梨狀肌是骨盆內的一組扁圖,三角錐形的肌肉,起於薦椎前面,斜向後走,經坐骨大孔向後到臀部,形成狹細的肌腱上於股骨大轉子粗隆的頂端,當坐骨神經從腎部出來,向下進入腿部時,恰好是從梨狀肌的下方穿出來。從功能來看,梨狀肌負責髖關節外旋及外展動作,當我們作起身,走路,爬樓梯的動作皆靠梨狀肌收縮來完成。

梨狀肌可能因跌跤,過度運動,跑跳或長久站立而引起一些痛點,由於梨狀肌受外傷或勞損等因素致傷,損傷後充血、水腫、緊繃、肥厚纖維化而刺激或壓迫坐骨神經引起臀部疼痛,甚至放射傳導到下肢。常見臨床症狀如下:

1.患者常在一側或兩側臀部很深的位置先感到劇烈痙攣性或壓迫性疼痛。2.灼熱、刺痛、麻的感覺會從臀部一直延伸到腳底。3.覺得腳沒有力氣,嚴重時走路像跛腳。4.蹲坐會特別疼痛,蹲著上廁所會站不起來。5.變換姿勢時疼痛加劇,尤其開車門下車,或者是由床上臥姿準備站起來時特別明顯。6.側躺在床上翻向另一側時會痛。7.腰部無明顯畸形及壓痛,患側梨狀肌投影部觸痛明顯。

傳統醫學治療梨狀肌症候群,以改善循環,活血代瘀,疏通經絡,放鬆肌肉為主,方以桃紅四物湯合芍藥甘草湯,加減丹參,川七、赤芍、木瓜、肝腎不足則再加上獨治寄生湯;配合針炙,推拿,緩解疼痛。在梨狀肌部位,通常可觸摸到條索狀的隆起,壓痛點明顯,針對梨狀肌發炎纖維化沾黏構成坐骨神經經骨盆腔出口處狹窄,可以中醫小針刀,針對沾黏處予以鬆解,破壞纖維化,放鬆梨狀肌,改善坐骨神經骨盆腔出口處狹窄的情況,可有效緩解坐骨神經痛,改善臂部及大腿疼痛。做完中醫小針刀處理,配合休息,針炙復健,中藥調理,避免梨狀肌症候群復發。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