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燕風 圖/雨順
每當我想起離世多年的爸爸時,那一碗麵就像剛剛才煮好,香噴噴熱騰騰的浮現在眼前。
那時候我上小學一、二年級吧。爸爸在報界工作,總是早出晚歸。白天我很少見到他,到了晚上我蹭著不肯上床睡覺,硬要等爸爸回家。
隔壁的彭媽媽,常對媽說:「妳命真好,張先生一天到晚在外面忙,不回家吃飯,省妳好多事!不像我們家老爺,我頓頓得做,他吃著還挑著,難侍候!」
媽媽多半只微笑不語。父親工作繁忙,食無定時,又不喜歡在外面吃館子。他常常在深夜回家後,還要吃一碗熱湯麵,胃才踏實。這麵,得用媽媽親手擀的麵條才行。湯頭配料看似簡單,白菜葉、豬肉片、土豆塊,一成不變,但要混在一起,煮出那個爸爸熟悉的「家常味」,靠的全是媽媽長久練出來的功夫。
記得總是在我和弟妺們吃過晚飯後,媽媽就開始揉麵,將光滑的麵糰用濕布蓋上待用。晚上九、十點左右,一聲門鈴響,我衝出屋外去給爸爸開門。媽媽立刻將麵糰切成粗條下鍋,不一會兒,一小鍋香噴噴熱騰騰的湯麵就煮好了。
爸爸從他那一大碗麵中,撈起好多串麵條,放進我的小碗裡,再用大勺舀些麵湯和土豆,倒些媽媽早已準備好的調料─醋和辣椒,然後笑瞇瞇的說:「毛孩,來,陪爸爸再吃點兒。」
燈光暖暖的照在餐桌上,我緊捱著爸爸坐著,一口麵來一口湯,和爸爸呼嚕呼嚕吃麵的聲音唱和著。那是我童年記憶中最快樂、最得意的一段時光。
每當我想起爸爸時,眼前就浮現出那碗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