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翠娟/台北報導
時值世界抗生素認知宣導週,專家提醒,新冠疫情期間部分細菌抗藥性比例大幅增加3倍,近6成感染科醫師曾面臨無抗生素藥物可用的困境,抗生素藥物問世速度跟不上病人用藥需求,醫病應熟記「四不一要」觀念,以此緩解抗生素藥物可用的困境。
世界衛生組織(WHO)把每年11月18-24日訂定為世界抗生素認知宣導週,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與台灣感染管制學會攜手,提醒民眾、醫師勿輕忽AMR問題,應遵守正確使用「四不一要」觀念;更呼籲政府重視AMR議題,支持抗生素新藥研發,讓更多新的抗生素能夠引進台灣。
今年新冠疫情來襲,疫苗、治療藥物一度短缺的問題,引發各界擔心及重視;然而危害與日俱增的抗生素抗藥性(AMR)議題卻鮮為人知,若新的抗生素研發無法跟上腳步,無藥可醫已迫在眉睫。研究指出,新冠疫情期間部分細菌產生抗藥性的比例大幅增加3倍,而根據調查,近6成感染科醫師曾面臨無抗生素藥物可用的困境!
台灣AMR問題嚴峻,不只醫療院所內抗藥性細菌感染個案比例逐年攀升,更有部分細菌已有高達7成抗藥性。台灣感染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根據衛福部資料,若AMR問題未能及時控制,2050年在台灣每年恐有3.3萬人因此而死亡,相當於每5位死者就有一位是因抗藥性細菌感染所致,將導致我國GDP損失2%,換算下來每年的經濟損失恐達3,000億台幣。
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陳宜君表示,根據《感染控制雜誌》在2020年發表的調查顯示,AMR對於臨床的影響,87.6%受訪醫師表示更常需合併兩種以上的抗生素來進行治療、或是改用廣效型的抗生素,而7成以上的醫師表示因此可能造成副作用增加、住院時間拉長、預後變差等狀況!
陳宜君進一步指出,除了AMR觀念的重視不足、需要持續教育外,藥品的儲備也是一大挑戰。
由於細菌抗藥性問題難以緩解,在缺少誘因下,僅少數藥廠願意投入抗生素研發,恐將造成面對抗藥性細菌無藥可對抗的狀況。有4成(41%)醫師坦言在台灣的抗生素取得不易,更有近6成(57%)的醫師表示曾遇過抗生素短缺而影響病人治療!
面對潛藏的AMR問題,各界認知恐不足!雖然過去20年來,政府與學會共同推動許多重要國家型計劃來減緩台灣抗藥性問題;然而臨床使用上,專業醫療人員卻仍可能會因為對「抗生素認知不足」、「避免醫療糾紛」等原因而面臨不當使用抗生素的困境2。
而另一份由科技部執行、針對民眾的公民素養調查顯示,高達7成國人對於抗生素的用途認知錯誤,不清楚其僅能用來對抗細菌感染5。
陳宜君表示,臨床也常常看到民眾對於抗生素的使用方式錯誤,例如,抗生素對於普通的感冒無效,因為感冒通常是由病毒引起,而抗生素是針對細菌的。如果服用抗生素,務必依照醫師的處方指示用藥。確實完成用藥療程,切勿擅自停藥,也不可使用他人的處方藥物或自行購買。整體而言,各界對於抗生素抗藥性的認知不足,恐將使抗生素抗藥性問題難以緩解。
面對AMR問題持續延燒,王復德理事長與陳宜君理事長共同表示,「對抗AMR問題,應由全民、各界參與努力」,民眾在抗生素使用,應熟記「四不一要」觀念,包括「不」主動要求抗生素、「不」隨便自己買抗生素來吃、「不」吃他人的抗生素、「不」要隨便停藥,另外,「要」遵守醫囑使用抗生素。
對於醫師端的用藥,則提醒勿輕忽AMR問題,醫師應遵守控管與正確開立抗生素的原則,避免開立過量、不適當或不必要的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