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周穎萱個展 結合編織與考古

總爺藝文中心駐村藝術家周穎萱推出駐村成果展。(記者林相如攝)

記者林相如∕麻豆報導

總爺藝文中心國際藝術村駐村藝術家周穎萱,二十六日在紅磚工藝館推出駐村個展《浮現之物》,將考古經歷結合麻豆水堀頭考古遺址與自身編織創作技術,呈現物件的歷史經驗、故事與創作者的身體經驗。

總爺藝文中心表示,周穎萱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纖維組、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曾多次參與台灣北、中、南藝術空間的織品創作展覽,今年《群聚現象–降落的鳥》手抄紙纖維作品,更入選「2021∕22國際紙纖維藝術雙年展:蛻」,於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展出,為新一代亮眼藝術之星。

這次駐村成果展的作品中,倒風內海故事館出土的考古文物「紡輪」,是啟發周穎萱創作展覽的契機。天然纖維作成的紡織品常因蟲蛀、溫溼度環境影響而脆化、受潮、發霉,保存不易,因此紡織品在考古出土的文物中經常缺席;周穎萱此次重製並使用古人紡紗用的工具「紡輪」,以編織型態重新復刻麻豆水堀頭的考古遺跡。

為更能還原麻豆古港遺址的考古過程,周穎萱訪問曾參與考古調查的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鍾國風副教授,來完成馬匹遺駭、竹籠、灰坑、水井等四件作品。還以麻豆當地農作物酪梨皮染色苧麻、羊毛線編織馬匹遺駭圖樣,佈置於長、寬將近四公尺展台上,模擬考古出土時的樣態;以酪梨、柚子皮染色苧麻、羊毛線編織考古灰坑;用竹片製成竹籃、瓦片砌成水井,企圖還原未能被保留下來的先民生活物件。

《浮現之物》自即日起至一一一月一月十六日止於紅磚工藝館展出,歡迎前來總爺藝文中心觀賞跨時空、跨領域的藝術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