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Views
<社論>所謂台商回台,只是文字、數字遊戲!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日前回答立委曾銘宗質詢時指出,台商回台投資申請金額已達六千九百多億元台幣,今年會有兩千兩百五十億元落實在投資,但目前還沒有看到國外資金匯回。此一說法立刻引爆台商到底有沒回台的論戰,蔡英文總統更指「資金從哪裡來是假議題」。究其實,從現有資料來看,對外界而言,所謂「台商回台」存在難以釐清之處,甚至已流於文字、數字遊戲。
由於美陸貿易大戰衝擊甚大,蔡政府提出《歡迎台商回台行動方案》,實施期程自今年到民國一一O年。此一方案提出之後,蔡政府將之視為推動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的重要動力。而曾銘宗則表示,經濟部預計今年台商回台可望達到七千億元,但很多廠商跟他反映,這是把台灣上市公司本來就有的擴廠數字都加進去;曾銘宗並質疑,經濟部說台商回流資金大爆發「會不會太誇張」?
目前已進入選戰熱季,因此曾銘宗的這段質詢見諸媒體之後,綠營上上下下立即回擊,儼然又爆發一場口水戰。但是,到底「台商回台」的情況如何?除了政府手上掌握確切資料之外,外界實難窺其全貌。不過,從若干「旁證」卻也能探究所謂「台商回台」的虛虛實實。
首先,何謂「台商」本身就是一個難以釐清的定義,《歡迎台商回台行動方案》則將實施對象界定為在大陸地區投資(實行投資)經營事業兩年以上。按照經濟部的說法,台商回台投資申請金額六千九百多億元中,五千八百八十億元是在台灣的上市公司。
而依據金管會公布的資料,到今年第二季為止,有一千一百九十七家上市櫃公司赴大陸投資,占上市櫃公司總家數的百分之七十五,這些上市櫃公司大多在大陸耕耘兩年以上。換句話說,這些公司只要受美陸貿易戰衝擊而提出的投資申請,都可屬於「台商回台」,但這真是「台商回台」嗎?這也應是曾銘宗所說,「這是把台灣上市公司本來就有的擴廠數字都加進去」的「灌水說」的原因。
其次,台商回台行動方案規定,專案貸款享有優惠利率及政府補助委辦費。依據金管會的資料,今年前兩季赴大陸投資之上市櫃公司匯回投資收益四千六百餘億元。試問,上市櫃公司匯回收益如此之多,何以林全能卻說台商回台投資「國外資金匯款進來目前沒有看到」?經濟部能否釐清,是否有企業藉「台商回台」之名取得優惠貸款而進行財務操作?這是否有「套利」之嫌?
此外,雖然蔡總統指「資金從哪裡來是假議題」,但既然經濟部提出的方案名稱是「台商回台行動」,蔡政府自始至今也都說「回台投資」,外界自然會認為資金是從境外「匯回」才叫「回台」。畢竟,沒有出去,哪有「回來」?
再者,蔡政府有鑑於「台商回台」的「助攻」,強調今年台灣GDP有機會超越南韓。無可否認,今年前三季台灣GDP成長率為百分之二點三九,資本形成的貢獻率達零點八二個百分點,其中包括「台商回台」;但今年台積電的資本支出即達四千兩百九十五億至四千六百零二億元,幾為經濟部預估今年「台商回台」落實在投資的兩千兩百五十億元的兩倍。「台商回台」固然有其貢獻,但也毋須擴大其影響!
經濟部昨天公布的資料顯示,台灣外銷訂單年增率已連十二黑。蔡政府與其忙著辯駁「台商回台」的這種文字、數字遊戲,更該關心如何提振出口。否則,就算台商回台投資了,外銷卻變差了,台商會不會又走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