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醫師專欄〉膝人工關節置換後打高爾夫球
■吳重達
高爾夫球在台灣仍然是個不便宜的運動。住城市者一般得開車一個小時或以上才到得了球場,花個幾千塊打打球是必然的。不過,對年紀較大的人,高爾夫球是個很適合的運動。
膝退化性關節炎造成膝痛、關節變形與諸多症狀,患者的行動力與生活品質大打折扣。很多病人因此就窩在家,不活動或少活動反而讓情況更惡化。膝人工關節置換除了可以消除或減輕疼痛外,更因此增進生活品質與提高運動能力。近年來,膝人工關節置換在較年輕的族群有增加的趨勢;如何面對這些病人的運動需求是醫者該慎重思考的課題。
雖然高爾夫屬於低衝擊性運動(Low-impact sports),高爾夫揮桿動作仍需要明顯的膝關節扭轉。這扭力會對置入的人工關節造成巨大的壓力,當然也會引起痛感。人工關節是否因而鬆脫或使用壽命變短就是個令人擔心的問題。
2016年研究報告,膝人工關節置換後有94%病人可成功恢復低衝擊性運動。1993年就有研究報告指出:接受膝人工關節置換者約術後5個月就可以打高爾夫,大部分病人不會痛或只感覺輕微疼痛。2004年一篇美國骨科運動醫學會論文指出:膝人工關節置換,平均術後6個月可重拾球桿,症狀少外,很多病人報告說成績比術前進步!2022年6月Sports Health的研究報告也是相同的結果。
所以,高爾夫球真的是適合膝人工關節置換病人術後的運動。可是,這個運動在台灣可近性不高,經濟上又不親民,文章不是騙稿費嗎?醫師提出可行取代性運動:高爾夫練習場可近性較高,花費可接受,運動量可以勝過打十八洞呢!類高爾夫的槌球就適合年紀更大的病人。
其實,本文目的在拋磚引玉,強調術後運動必要性。鼓勵從事任何適合一己的運動,不要劃地自限!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