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翁胸悶 主動脈瓣竟少1瓣
罕見僅2%機率 血流亂流造成瓣膜病變 術後恢復良好也長胖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家住新竹的67歲古姓阿伯,身材瘦小只有45公斤,近來常胸悶、暈倒,經送醫診斷為冠狀動脈阻塞,裝上支架後症狀卻未緩解,轉診高醫心臟外科,經檢查發現主動脈瓣比正常人少一瓣,相當罕見只有2%機率,確診為「先天雙瓣性主動脈瓣併嚴重狹窄」,立即施行「開心」手術,術後復原良好,一個月胖了5公斤。
高醫心外科主任蔡峰鈞表示,常人的主動脈瓣膜構造有3瓣,只有2%是雙瓣,屬於先天性病變,在年輕時通常沒有症狀,隨著年齡增長,血流經過造成亂流,慢慢造成瓣膜病變。
這名從新竹轉診的古姓患者,曾在他院裝置心臟支架,但仍呼吸急促,症狀並沒有改善,加上傳統超音波與心導管檢查,因為沒有足夠的壓力差,不易察覺主動脈瓣膜鈣化與狹窄,經由3D心臟超音波,搭配藥物刺激負荷量測,以及心電圖同步電腦斷層分析等檢查,確診是主動脈瓣膜鈣化狹窄,所造成的心臟病變。
蔡峰鈞強調,不是所有主動脈瓣狹窄都會發生鈣化,或有明顯壓力差,有些較年輕的病人為先天雙瓣性主動脈瓣,鈣化不嚴重,而是纖維化造成狹窄,尤其心臟功能低下者,會因無法產生足夠壓力差,而低估瓣膜狹窄的嚴重度,延遲診斷與治療。
他說,主動脈瓣膜鈣化狹窄的3大症狀,胸悶、暈倒與心臟衰竭,就要小心儘速就醫,這類病人若正確診斷病因,應即接受外科瓣膜置換手術,心衰竭症狀可獲得明顯改善,能重新享受應有的生活品質。
古姓患者術前體重只有45公斤,俗稱「心臟性營養不良」, 術後一個月增加到50公斤,也不再怕冷,且常保心情開朗。蔡峰鈞提醒,主動脈瓣膜狹窄診斷不明確時,可能要考慮到有整合心臟團隊的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才能依病況,提供最適合的治療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