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醫學中心研發 AI預測脫離呼吸器 平均減用18H

472
奇美醫跨部科團隊研發早期預測成功脫離呼吸器時機之AI系統,發現平均病人使用呼吸器時間有減少之趨勢,且整體成功脫離率增加。(記者汪惠松攝)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奇美醫學中心研發「早期預測成功脫離呼吸器時機之AI系統」,輔助醫療人員預測重症病人脫離呼吸器決策,上線後病人平均使用呼吸器時間減少18小時,並提高成功拔管率。

去年底一位新冠肺炎病人因肺炎合併敗血性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住進專責ICU,經團隊照顧病情漸改善準備脫離呼吸器。由於無法有家屬陪伴及探視,病人情緒激動幾度欲扯掉管路,經運用AI早期預測成功脫離呼吸器時機,移除氣管內管順利轉出ICU。

奇美醫品質管理中心主任暨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欽明表示,呼吸器(MV)是一把雙面刃,它是加護病房(ICU)病人續命的重要維生儀器,但是也可能引起呼吸器相關的合併症,例如感染、肺損傷等,同時它也會造成醫療資源龐大的支出,因使用呼吸器的重症病人比起一般住院病人,整體的住院天數、儀器、藥物、費用跟死亡率都會比較高。因此照顧插管的重症病人,縮短呼吸器輔助時間是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

雖然臨床上70%病人能嘗試呼吸器脫離及移除,但脫離呼吸器的最佳時機有時難以判斷,過早或過晚脫離呼吸器都可能引發相關不良反應;若延遲拔管病人可能每天增加1~3%的呼吸器相關肺炎機會。因此掌握適當時機移除呼吸器,在醫療品質與醫療成本上均相當重要。

陳欽明指出,傳統呼吸器脫離評估準則無法適用於各種病人,且無量化數據,加護醫學部研發以人工智慧技術分析透過雲端接收相關大數據,結合現有加護病房與呼吸治療系統,完成「早期預測成功脫離呼吸器時機之人工智慧系統」,於2020年正式上線使用至今。

他說,院方統計加護病房導入這套系統輔助前後差異,發現病人平均使用呼吸器時間可減少約18小時,成功拔管率也提升,節省不少相關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