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Views 0Comments
〈中華副刊〉與茶結緣,開啟茶香歲月
█Julia Lee
一個十歲小女孩,每天從新北市走上幾公里的路途到台北上學。在某個炎熱的夏日裡,她偶然看到馬路旁放置免費「奉茶」,在那個沒有珍珠奶茶和各式飲品的年代裡,一個鋁製茶壺倒出一杯甘美的茶水,順著喉嚨,沁入心脾,舌尖只留下茶水的清甜餘味,女孩內心充滿感動,從此愛上了「茶」。
從此每天的上學途中,小女孩多了一份期待,放學後也多了一份盼望,在炎炎夏日,內心想著等會走到茶亭,就能喝上一口茶,令溽暑不再難耐,一切都變得美好而值得。
因一位不知名善心人士的「奉茶」,小女孩與茶結下一生不解之緣。
有些茶,每次品飲,皆能散發不同的風情,如初相逢般讓人驚喜。
有些茶,讓你跌入時間長河,往事一幕幕想起。
有些茶,讓你想起最初的自己是如何被打動,讓茶走進生命,成為生活裡的無可取代。
有茶的地方,即是心的歸宿。
茶香世家,打小養成的雅好
故事裡的小女孩是我,十歲那年,無意間在上學途中喝到一杯路旁免費的「奉茶」,那一刻令我愛上了「茶」,這可能是身處滿街手搖飲的現代人無法理解的事情。
七○年代初,台灣處於一個經濟正在起飛的時代,當時民風善良純樸,父親更是鄰里出了名的熱情好客,只要有人上門,他總會說:「去叫姊姊來泡茶!」當時十二歲的我便開始持壺侍茶。
對「茶」,我總有自己的理解和對待。感覺我和它像是老早就相識,並相互理解,我總是知道怎麼把茶泡得好喝,什麼時候該高溫、什麼時候該降溫,就像母親知道如何把飯菜烹調得美味一樣,它就是那麼自然的一件事,於我。
懵懂的年紀、懵懂的泡茶、喝茶,沒有特別的想法,只是單純從內心喜歡,茶湯裡注滿的是少女的純淨與無染。
二十歲那年,我在「紫藤廬」茶館,買下夢寐以求的第一把壺,一把耐熱玻璃煮水壺,下面配了一個鍛造鏤雕的酒精爐座,在八○年代初可是非常時尚且文雅的物件。
當時,去茶館喝茶是件時髦又文青的事,尤其對一個二十歲的女學生來說更是奢華,卻是我省吃儉用的生活中最大的快樂。
看著玻璃壺內沸騰的水滾跳,但我年輕的心卻感覺很沉靜、很美好,我只是安靜的泡茶、喝茶,沒有太多感覺,只是單純直心的愛茶。談戀愛約會、朋友聊天聚會,我都喜歡到茶館,猶如現在年輕人去咖啡館一樣。
儘管當時茶道再如何盛行,像我這般喜歡泡茶、喝茶的年輕人也算是個異數──夏日午後的雷雨聲中,總會看見一個逃到茶館的女孩;冬日大考後的週末,茶館裡也會有我的身影。
與茶相繫,為生活平添雅趣
短短十多年裡,因茶而結識了許多茶友,透過茶敘、雅集、談茶、聊藝文、分享茶,為生活平添不少的雅趣。
看似無為的與茶為伍的歲月,磨練出我驚人的五感六覺,同時也嚐遍了全台無數的好茶,青春的歲月就在追茶與讀書的時光中,匆匆流逝。
畢業後投入工作,日日帶著一把紫砂壺上班的我,曾引起同事們的好奇,我的日本主管更是天天期待喝我的茶。泡茶、喝茶讓我在職場上廣結善緣,茶與我之間又更靠近了一點。
結婚後,夫家位於北投「耕讀園」茶館附近,九○年代初新興茶館如雨後春筍般在台灣每個城市開設,彼時正是台灣茶文化的全盛時期。
下班後和朋友小聚、吃飯、喝茶,總會約在茶館,假日休閒生活也在茶館,因此再度與茶無縫接軌,這也許是我和茶的宿緣,不管時空如何轉換,命運的一條紅線總將我和茶繫在一起。
四十歲,因對子女教育的理念,我毅然決定放棄努力經營多年的事業,和夫婿帶著小孩移居海外。
在異國他鄉舉目無親,一住就是十多年,雖然家人都在一起,但是那種說不清楚的「鄉愁」,也只有離鄉的人才能體會。
陪伴我異鄉生活的唯一確幸,還是「茶」。每每有朋友回國,總是不忘託人帶茶,當然不可少的還有自己家鄉味的泡麵,這兩樣東西,是撫平鄉愁泛濫時的唯一慰藉。
一個春日早晨,我在院子裡除草時,遇到鄰居的Smith太太,我開口詢問送給她的茶禮時,她回答:「茶很苦!」她得加了些許糖才比較好入口,後來我再追問,才知她竟然將茶放進微波爐裡煮。
我暗暗心痛著:「那可是台灣最上品的高山烏龍茶呀!」
因為這樣一個可愛的契機,促使我在異鄉開啟茶文化教室,想和更多西方朋友、移民家庭、華人朋友,分享屬於台灣特有的「烏龍茶文化」,無心插柳的我,卻因此得到許多意外的迴響與回饋,更多來自海內外各地的華人朋友們,也和我分享了中國各地、各方、各省的特色茶。
有「茶」的地方,就是心的歸宿
我開始深入閱讀茶書,探究、思索、理解茶,品嚐更多不同的茶,用不同的方式泡茶,瞭解更多茶的可能性與差異性,茶的人文、知識、歷史、地理,就這樣再度跌入博大精深的茶世界裡。
讀書、習茶、教茶、分享茶、製作茶點、插花、烘焙,成為了我的日常。
因為「茶」而結識了世界各地不同的茶友,瞭解了各種民族的飲茶文化與風俗,「茶」也因此更豐富了我的異鄉生活。
一路走來數十年歲月,歷經求學、戀愛、職場、婚姻、育兒、創業、移民、教茶,成為一名茶道老師,任憑生命角色不斷地轉換與更迭,生活不斷地流轉與遷徙,身邊的朋友來來往往、有聚有散,唯有「茶」始終陪在我身邊,從來沒有被放下過,也因為有茶的陪伴,讓我在生命的每個階段,在世界的每個角落,都可以從容自在地為人處世。茶香豐富了我的生活,也為我的生命帶來更多的美好與喜悅!
當我從南半球回到故土,放下行囊後,再度來到了「紫藤廬」,光陰荏苒,所有的茶館都變成星巴克和手搖飲料店,只有它,一直都在那裡,數十年不變,像一個等著晚歸孩子的母親(因為茶館已成為市定古蹟了)。
紫藤花依舊兀自開得燦爛,玻璃壺裡的水也正開心地滾跳著,那依舊泛著草香的榻榻米、老式的玻璃窗、池塘裡快樂戲水的鯉魚,感覺一切都停留在我年輕時,啊!我竟有些恍惚,彷彿時間都定格了。
回到台灣,雖已年過半百,心中卻有著更多淡定與從容,是歲月換來的世故,還是「茶」長年薰陶下的恬靜。教茶、習茶如故,卸下旅人的漂泊,雙腳踩在自己的土地上,哪怕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角落,有「茶」的地方,就能令人感到心安與幸福。
(博思智庫提供,出自《不識茶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