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傅希堯∕台北報導
全球氣溫屢創新高,民眾戶外防曬避暑顯得益發重要,而夏日蚊蟲多,尤其南部地區出現登革熱疫情,外出防曬之餘更得注意防蚊,藥師公會31日指出,民眾室外活動應「先防曬再防蚊」,即先擦防曬霜再噴防蚊液,若被曬傷也可自製中藥護膚消炎劑,將雷公根、蒲公英、生甘草、白及、冰片等中藥材熬煮後,以紗布將藥汁覆於患部,會有很好的效果。
藥師王儀絜指出,民眾在使用防蚊液與防曬霜是有順序的,應先塗抹防曬霜,待15分鐘後再噴防蚊液,以避免部分防曬乳中的二苯甲酮成分與防蚊液中的敵避成分刺激皮膚,甚至造成惡心、想吐或暈眩,請要前往或居住在台南等登革熱流行區域的民眾注意,而2個月以下的嬰幼童則不建議使用防蚊液。
藥師公會理事長黃金舜表示,若戶外運動不慎被曬傷,可以先用冷水降溫,並使用市售的蘆薈凝膠塗抹曬傷區域,在家裡或在野外如能取得新鮮蘆薈,甚至可將其果凍凝膠般的葉肉,直接塗抹於皮膚上,但小心不要接觸綠皮部分,建議大家可以陽台栽種一盆蘆薈,也是相當好用。
王儀絜指出,曬傷的皮膚最重要的就是要消炎並復原,大家也可以自製中藥護理外敷藥液,將雷公根、蒲公英、生甘草、白及加上水及米,先浸泡30分鐘,再小火熬煮20分鐘後,再加入冰片攪拌熬煮,放涼後以紗布將藥汁覆於患部,冷敷1次約10-15分鐘,每日3-4回,會有很好的效果,且可將藥劑裝入噴瓶中配用,保存10日應沒有問題。
藥師公會中藥發展委員會主委黃世勳表示,民眾若有服用血管收縮劑、三環抗憂鬱劑、拉組織胺等藥物,可能會影響流汗或其散熱作用,中藥中的白芥子與何首烏,也易引起高熱,服用這些中西藥的民眾,也應儘量避免正午時在戶外運動或工作,以免身體無法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