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0Comments
頭社祭典和牽曲 陳世斐:非外來
記者張淑娟∕大內報導
台南市大內區頭社公廨有個特別的漢化名字「太上龍頭忠義廟」,根據研究,頭社的儀式和牽曲並非如外頭傳的是向其他地方學習,反倒是被仿效了。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兼任副研究員葉春榮和喜愛田調平埔族的老師陳世斐,專程前往國外蒐集台灣平埔族相關資料,並對一九三八年參與頭社牽曲的百歲耆老訪談,太上龍頭忠義廟是在一九七0年代重建後所取的漢化民間信仰稱號,而在此之前,一直以「頭社公廨」通稱,如中央研究院教授劉斌雄、德籍教授鮑克蘭的研究等都註記為「頭社公廨」;另在一九三八年日本學者淺井惠倫,曾記錄及拍攝頭社祭典儀式、牽曲、尪姨等活動。
其中在淺井惠倫拍攝的照片中,頭社對祖靈稱呼為「太上老君」,而且當初就屬附近地區的「角頭」平埔信仰中心,所以附近二溪、埤仔腳、大井、社仔社、的尪姨,會率信徒到頭社會親。
陳世斐強調,外傳頭社儀式及牽曲是向其他地方學習的,應是不正確的說法,從淺井惠倫錄音及六0、七0年代等音檔,比對現今牽曲內容,誤差率不到三趴,所以應該不是向外學習,反倒是台南、高雄、屏東、花東等某些地方公廨的牽曲及祭祀,可能都是仿效自頭社;另相關祭祀活動內容,也與當年大致相同。
此外,調查中也發現頭社因地理位置,有很大部份跟西拉雅(麻豆、蕭壟、目加溜灣、新港)相關聯,但也跟大武壟有相當程度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