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0Comments
桃園首創AI環境汙染辨識系統 環保局曝成效
《本文轉載自桃園電子報:https://tyenews.com/》
記者諶志明
AI萬能?桃園市環保局「AI環境汙染辨識系統」系統誤差率最高達2成,民代認為恐造成廠家或民眾困擾,甚至增加後端處理作業負擔,還可能因誤判、誤罰導致民怨,要求市府改善。對此,環保局指出,相關案件仍須經人工確認,應不致誤罰,每案則約節省至少半小時處理流程,仍有幫助,但將致力提升設備準確度。
環保局去(2023)年元旦起首創啟用AI環境汙染辨識系統,據統計,截至今年4月收到9600件告警、違規裁處共1400萬元。環保局長陳世偉說,目前AI辨識系統準確率可達8成,系統上路後,比對3年前數據,空品不良日數減少23%、河川生化需氧量減少6.4%、亂丟垃圾陳情數量下降51%、噪音陳情數量也下降23%。
主管業務的稽查科現有約40名稽查人員,AI系統確實已提高稽查效率,空氣品質、河川水質保護、環境衛生及機車噪音管制4大層面,監控25根熱點煙囪、114個重要河川及區排放流口,都有AI輔助。
不過,市議員李宗豪說,但為避免系統誤差,稽查員恐需頻繁複查,工作量不減反增,影響執法效率和公信力;此外,常有民眾反映下大雨時,龜山區南崁溪上游有工廠偷排廢水,至今未改善,辨識準確性也得再優化,畢竟人力有限,天候、地形也限制稽查,AI應發揮功能補足死角。
環保局回應,AI辨識系統辨識到狀況,第一時間自動以LINE訊息回傳市府告警,環保局收到後確認異常,就會派員到場稽查;現階段雖須經人工確認,但可省去過往民眾通報到環保局派員稽查,中間浪費的30到45分鐘,提升55%稽查效率。
環保局指出,AI辨識系統準確率有待提升,除持續更新技術,也會依據民眾陳情熱點,調整偵測器設置位置,落實稽查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