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中華副刊〉懷念的搗臼故事

文‧攝影/Ali

 這種過去日常用來手動搗碎研磨藥材或蒜頭的缽形狀,和一根搗杵所形成的木製搗臼,在今日的現代家庭中幾乎已被電動攪拌器所取代了。

那一天去逛跳蚤市場時,在一個擺滿滿各種舊物的跳蚤小攤上不期而遇這懷舊木製搗臼,如果讓家裡的孩子用它來搗蒜,讓孩子體會一下舊時代手動自足的意義也不錯,所以不禁央求老闆讓我拍一張照片,真是令人眷念的老物件啊。

這讓我想起曾旅居在北京的那些日子。在那些日子裡,由於我習慣自己擀皮包餃子,所以每次在擀皮時,就會用我買來的一個圓桶型的瓷製搗臼,不是自己搗蒜末,就是請老公動手來倒,反正他也不會擀皮包餃子,所以往往要老公幫忙拿這瓷製搗臼來搗碎蒜頭。他問我,為什麼找來這瓷製搗臼,而不用一般傳統的木製搗臼?

我給的理由是,一,在北京似乎已經找不到傳統木製搗臼了,即便在中藥店裡,他們也使用不鏽鋼製的搗臼,因為怕木製的會使用久後會產生木屑等等雜質,二,傳統的木製搗臼雖然輕便,但恐怕要找到硬木做成的木製搗臼也很難了,除非到鄉下去找找,三,我用它來搗蒜也很輕便啊,不容易產生木屑等等雜質等雜質,打出的蒜末也夠細啊,只要費點力氣和時間罷了。

老公懂了,但我看他倒起瓷製搗臼還真是有點笨手笨腳的樣子,搗半天就是沒辦法搗細,為此我經常揶揄他,他也藉此發發牢騷說,瓷製搗臼就是不好用嘛,用力輕一點怕搗不細蒜頭,用力重一點又怕搗裂了瓷製搗臼。我說,那就要知道如何拿捏適當的力氣和角度啦。為此,他損我一句,我也回他一句,這也不禁增加了許多生活中夫妻之間一起做美食的情趣,和歡樂時光。

其實,那所謂的瓷製搗臼,也不過是一時找不到傳統木製搗臼,和不鏽鋼製搗臼的權宜之計,因為有一回逛賣場時,總在鍋碗瓢盆的陶瓷用品區,無意見看到這常常圓筒形的瓷杯,它約有二十公分高,厚的瓷壁,寬口,嗯,它原來的設計應該是作為一個瓷杯子來使用的吧,但我靈機一轉,用它來搗蒜末,既不會噴濺出來,更不會產生其他汙垢,清洗也很方便,重要的是絕對比不鏽鋼的搗臼輕便許多,擱在腿上來搗蒜頭,更是剛剛好。所以那瓷製搗臼就成為我們旅居北京時,用來搗碎蒜末的最佳利器了,同時還有一個小優點,不用時擺放起來就像個漂漂亮亮的高桶杯子。

後來,有一回,不知是瓷製搗臼使用久了,該壞了,還是老公使力不慎,那我極為滿意的瓷製搗臼竟然在他搗蒜時,應聲開裂。從此,我再也找不到相同的瓷製搗臼,為此,老公也被我埋怨了好幾句,但事後想想,物品哪有用不壞的。這樣想後,也就釋懷了,老公也沒事了,從此,我只能恢復用刀子將蒜頭切細的習慣了。

但我聽老公說過,他老家在南部,小時候他家使用的不是木製搗臼,而是石製搗臼,我想那應該更為笨重吧,但也應該更好用,因為連搗蒜的手把也是石製的,那種石頭碰撞石頭的力道,對搗蒜這工作來說,簡直是輕而易舉的啦。

根據老公的說法,台灣那時候很多東西在今日看來,都可成為骨董了,他老家的透天院子一角,就擺放著一個石製的石磨,那是用來磨豆漿等等的,那石磨下就擺著一個石製搗臼,那石製搗臼也不知使用過多久了,我老公說從他出生後就見到它了。我老公還說他記得很清楚,那石製搗臼的外表還是粗糙的,只是簡單地打磨過罷了,所以摸起來相當粗糙不光滑,但老公也說,這就可能是先人的智慧吧,想想,一整塊石頭經過切割等等工序製作的石製搗臼,其重量也是很重的,如果要拿起來就得雙手去搬運它,而雙手接觸的石製搗臼外圍表面,如果為了好看而打磨得又亮又光滑,那麼有可能一失手就從雙手墬落地上,甚至可能因此砸傷人了,那麼就讓它外表上保持一定的粗糙感,增加磨擦力,就能在拿取搬運時安全許多了,同時也有了一些石頭原貌的質感,誰說這不是先人在製作傳統石製搗臼的智慧表現呢?

而那老家的傳統石製搗臼,圓圓光滑的內壁,也不知使用多久歲月了,我老公說,在他小時候,如果要用那石製搗臼來搗碎蒜頭,或搗碎其他如辣椒等等的東西,它是老公小時候一定搶著去做的的一件老家物件,因為他覺得很好玩,而且任他如何用力去搗去研磨,都不會會損壞或開裂的疑慮與危險,頂多搬動它時他不行,只能讓大人幫忙了,而且就算搗蒜搗得一頭汗,搗得一眼睛辣得睜不開,他也很高興。只是他的祖母有點心疼他這大孫,總在一旁提醒我老公,要小心要小心啊,別搗到手啦。

但越是提醒,事情也似乎總越會發生,我老公那時的小指頭,就曾被搗傷了幾次,痛得他跳起來哇哇大叫。我笑著問他,後來還繼續找這搗東搗西的工作做嗎?我老公大笑說,還是找著做啊,那時年紀小就是覺得很好玩嘛。

我老公又說,後來他讀高中時就離開老家了,從此一路流浪,回老家的機會也少了,他曾感嘆說,真是少小離家老大也難回啊。但我好奇的卻是,那老家的那傳統石製搗臼呢?

對我來說,那傳統石製搗臼可是好東西啊,先不論那石製搗臼是否為骨董了,如果留下來了,那搗起蒜來可是一把好物件好利器啊,就算我老公使出再大的力氣,也不可能將那石製搗臼搗出開裂吧。

但那個我一聽就很喜歡石製搗臼,就如同我老公回憶的,老家的那個家,後來大家都搬離開了,老家租出去了,誰也再沒回去過。我老公更是沒機緣再走進那老家了,所以包括那石磨的石製搗臼,以及其他傳統的老物件,也就不知去向了,就像被歲月的洪流帶走一樣,誰也不知它們所蹤,誰也無從查起,誰也不再關心它們了。

我和我老公為此,都嘆了一口氣,但瓷製搗臼壞了,我還可以用刀子切細蒜末,石製搗臼沒了,也就沒處找了,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幫我老公將他和他的童年,與石製搗臼的小故事寫下來,也算是一種紀念吧。

這世界上,在生活中,能值得紀念下來的故事已經不多了,搗臼,這傳統的老物件也已在我們現實社會中逐漸消逝了,新科技電動打磨機在興起,傳統的搗臼固然還有人在販賣,但它們的外觀似乎都上了漆,好看,但僅僅只能當成擺飾,而不能當成動人的回憶的懷念故事了。

Show CommentsClose Comments

Leave a comment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