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俊銘
五十肩在醫學上稱為沾黏性肩關節炎,因好發於40歲之後,所以俗稱「五十肩」或「冰凍肩」。其受傷原因為肩部軟組織口關節囊腔受損造成,以女性患者較多。五十肩的症狀以肩部疼痛及肩關節活動角度受限為主,患者常感到日常生活活動困難,如梳頭、穿衣拉拉鍊、捶背,甚至晚上睡覺壓到患處感疼痛。
五十肩發生的原因,分為原發性及續發性。原發性為不明原因,持續惡化而造成主動或被動性的肩部活動喪失;續發性則是因為一些已知的內在或外在因素,如骨折、韌帶拉傷、腦中風及長期臥病在床等。而其主要病變發生在肱骨的上方、內外旋轉肌腱群及肩峰下滑液囊,並不在肩關節本身的關節面軟骨或軟骨下硬骨。
臨床上,五十肩大致分為3期:第1期(疼痛期):於休息時會感覺疼痛,但卻找不到真正的疼痛點,覺得整個肩膀都疼,尤其是夜間疼痛更是劇烈,此階段持續了2-3個月不等。第2期(冰凍期):肩膀仍持續疼痛,但逐漸減輕,肩關節出現僵硬,此時疼痛跟僵硬並存,日常活動受限,且肩部肌肉有萎縮的現象,此階段約持續3-9個月。第3期(恢復期):肩部疼痛逐漸緩解,但肩關節活動度仍受限,之後6-12個月逐漸恢復,若是未接受治療,活動度則很少能回到完全角度。
中醫治療五十肩除了傳統針灸、推拿、藥物之外,嚴重的沾黏還是要靠小針刀才能達到完整療效,利用小針刀將肩關節沾黏鬆解掉,配合復健動作練習,一週一次小針刀手術,快則4、5週,慢則8、9週,應可達到相當好的療效,做完針刀手術後,還是2天針灸1次,針對正在發炎但未沾黏的痠痛治療。小針刀是在1976年由大陸朱漢章教授發明第一把針刀,結合外科鬆解術的技術和中醫經絡穴位的針刺精神,突破傳統針灸的治療瓶頸,針對正在沾黏組織的疼痛,有清除沾黏,根本治療疼痛的功效。配合針灸治療做後續調理,頭皮針、耳針、舌針、眼針、火針、腕踝針靈活運用,可使五十肩獲得很好的改善。
(作者為台南市陳俊銘中醫診所負責人∕崑山科技大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