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OL公司蹲廁所 起身髖關節骨折

記者戴淑芳∕台北報導

一名60歲的職業婦女,家有年邁長輩需要照顧。由於工作繁忙長期疏忽自身的營養攝取狀況,也缺乏運動習慣。某日在公司使用蹲式廁所,起身時雙腳無力不慎跌倒、疼痛難耐,到院檢查發現竟是髖關節骨折,也發現婦人骨密度不足。漫長的復健過程使得婦人的家庭與工作受到影響。

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國發會報告指出,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增長速度為亞洲第一,恐成「老得快又活得久」的國家。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崇桓醫師提醒,台灣有76萬50歲以上民眾要留意骨骼健康,中壯族群如果不提前儲值行動力,將拖累職場表現與生活品質。

陳崇桓表示,骨骼與肌肉是組成行動力的關鍵。骨質量在約30歲左右達顛峰後,就會逐年流失,尤其45歲以上停經後婦女流失會更加劇烈;肌肉量則是40歲開始下滑,每10年肌肉就會流失8到10%,且由於屬於「無感」退化,一般大眾容易處於行動力衰退狀態卻不自覺。

陳崇桓提醒,45歲以上民眾,如出現「過馬路常常來不及」、「逛街出遊時常需要坐下休息」、「搭捷運沒握扶手會站不穩」、「穿鞋時需要扶東西或坐著」、「使用蹲式廁所站起來要費力」等日常生活困擾,可能就是肌肉與骨骼正在流失的「行動力警訊」!

因此,陳崇桓鼓勵民眾,透過「聰明吃」、「健康動」兩大原則,輕鬆儲值行動力。即日常記得攝取足夠蛋白質、鈣、維生素D等3大營養素,運動則要兼顧有氧、肌力以及平衡訓練,維持良好肌肉量與骨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