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醫師專欄>疫病
■吳重達
醫師大約四歲左右接連幾天嚴重水瀉,母親回憶說那時只能包尿布,常常來不及換。父親說大家都有會失去這個孩子的心理準備。就在絕望時,一個夜裡,這奄奄一息的病童竟然爬起來要喝水。父親大喜,孩子有救了。那是約一九五零年代後期的事。
到底醫師那時得了什麼病,霍亂?傷寒?痢疾?自己當醫師之後,到現在仍然沒有答案。那個年代,上述的病是每年一定會出現的流行病,傳染性也不低。醫師念小學到高中時,每班都有小兒麻痺存活下來的肢障同學。幼稚園、小學時寄生蟲隨著糞便排出;或母親晚上幫我們在肛門附近剔除撓蟲也不是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事。這些事現在反而有時變成趣談的資料。
台灣的公共衛生實在值得稱道。經過政府、民間齊力合作,上面醫師經歷過的疾病,在現今的年輕人聽起來就像天方夜譚。這些疫病變成課本上的資料,甚至提都不提了。不過,人定勝天嗎?大家從此可以高枕無憂,幸福快樂過日子?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2003年大家被SARS嚇得半死。現在又跑出個武漢病毒,搞得風聲鶴唳,人人自危。而且,看起來好像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呢。還好的是,我們的公共衛生發揮不錯的功能。不過,政府再怎麼努力,仍然要民眾充分配合才會有相乘的效果。
由於是病毒感染,目前並無特效藥。期待疫苗,目前是不切實際。疫苗由研發、臨床試驗到可用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那該如何是好?配合疫情防治中心的指示絕對是基本該作的。萬一感染,病毒是由身體的抵抗力、免疫力去消滅的。因此,當務之急便是想辦法增進自身健康,提升免疫力。
雖然是老生常談,仍要提醒大家,規律的生活、良好、健康的飲食習慣是基本功。運動絕對是提升、改造體質的最佳方法。與其躲在家裡害怕,多少去晒太陽與運動吧!
(作者/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