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採集記憶 看見嘉南大圳風土人情

 菁埔埤抽水站今年三月初次開放,邀請水利文史專家陳皇志解說抽水。(文資處提供)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近年陸續委託專業團隊採訪嘉南大圳水圳記憶,透過織就人與水圳記憶,看見嘉南大圳和平原的金燦稻田邊的風土人情故事。
 擁有落羽松美景的六甲秘境菁埔埤,有一座日治時期抽水站,當年最後一位管理者已屆九十高齡。老先生回憶:「他原幫大戶人家放牛,後進入水利會工作,每天一個人擔著柴油,按照步驟發動抽水機,抽埤塘的水給農人灌溉。若機器故障或出水口塞住,得趕緊以工具維修」。一九七三年曾文水庫完工,因總灌溉水量增加,埤塘成為儲存回歸水的小水庫,菁埔埤抽水站停用。
 老先生調到其他工作站,他說:「在菁埔埤工作那段時間,歷經娶妻、生子,工作和假日都在菁埔埤」,往事歷歷在目。
 位於鹽分地帶的七股區,有一位擁有四十年掌水工與小組長經歷的阿嬤,是嘉南平原少數的女性掌水工,她說:「若不是生活艱苦,哪有女人要出去顧水。」阿嬤年輕時在繁重的農活與家務外,兼任水利會掌水工貼補家用,早晚殷勤巡視圳路,她說:「圳仔崩去最困難!以前很多土圳仔若突然崩去,就要趕緊騎車通知工務所、把水關起來。動作太慢的話,農民們就會少吃水。」
 阿嬤不識字,早期發送水單請工作站幫忙,將上百張水單鋪排在地,依鄰里地址分類後捆起,再騎車發送;灌溉放水時公正嚴謹,受到區域內農人敬重與稱讚;阿嬤說雖然只是顧水,也要用頭腦關照與聯絡農民。
 遍布在嘉南平原上的水圳記憶,有偉大水利工程與人們交織的溫度,文資處表示,為呈現嘉南大圳人文內涵,現已累積近百位的口述資料,未來將成為水圳教育聯盟課程及百年大圳展示的重要內容。
(臺南市政府文化資產管理處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