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產後患罕病下身癱瘓 勇母不放棄

亞大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林志隆及醫療團隊與患者合影。 (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台中報導
 30歲羅小姐3年前產後發現雙腿無力,先是診斷出罹患水腦症;開刀、復健2個月後雖能自行緩慢走路,半年多後雙腿卻又突然失去知覺,經診斷為罕病脊髓空洞症。經輾轉到台中就醫,術後疼痛症狀大幅減輕,也讓她信心大增,希望「有一天能接送孩子上下學」。
 羅小姐表示,她產後因雙腿無力,接受核磁共振檢查並無異狀,以為是麻醉藥尚未退除;但醫師診察後,告知研判為馬尾症候群,隨後又因水腦症開刀,在醫院復健一個月,最後在旁人攙扶下能緩慢行走順利返家。
 不料產後半年接受核磁共振檢查,發現神經有異狀,醫師診斷為神經發炎,透過打類固醇、洗血漿等治療方式均不見效。再過2個月,雙腿突然失去知覺,病情也不斷惡化。
 羅小姐與先生接下來2年多來輾轉多家醫院尋求協助,看著孩子即將上幼稚園,希望能夠一圓接送小孩心願。最後前往亞大醫院接受神經外科主任林志隆治療,原本羅小姐術前有複視、左背疼痛等症狀,術後完全解除,且腹部緊繃感也減輕許多,雙腿也從冰冷變得溫熱。
 林志隆表示,脊髓空洞症是相當罕見的疾病,因病程緩慢,初期會出現上肢麻木無力、眩暈、惡心、嘔吐、步態不穩等症狀,嚴重時連行走時都需要他人攙扶,甚至失去知覺。許多患者因沒有在第一時間被正確診斷,導致延誤治療黃金時機,恐需在輪椅上度過餘生。
 林志隆表示,羅小姐的後顱窩與頸椎部位的神經組織有嚴重沾黏的現象,導致腦脊髓液無法正常的從腦部循環到脊髓,造成頸椎脊髓內液體的堆積,進而影響到神經的功能,形成所謂的脊髓空洞症。
 經採用後顱窩減壓與神經去沾黏手術,有效改善疼痛、肌肉攣曲,搭配復健,甚至可望恢復部分行動能力。
 林志隆表示,脊髓空洞症是不可逆的疾病,且診斷不易,治療過程相當困難,術後有8成患者症狀會趨於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