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彩繪人生>閩南文化推手 陳益源金門挖寶趣

成大中文系特聘教授陳益源,結束借調兩年擔任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的職務,剛返回成大任教,帶回了剛付梓出版的「二0一九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記者趙家麟攝)
 手捧一部厚重紮實、剛付梓出版的「二0一九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擔任主編的前台灣文學館館長、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特聘教授陳益源難掩興奮之情。邁向第八屆的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海內外六十位學者參與,去年底在金門、泉州發表三場專題演講、二十二篇論文,歷經疫情半年來的波折,近日終能出版成冊。

陳益源(左)陪河內國家大學訪問團參觀金門碧山聚落。(陳益源提供)
 陳益源卸下金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一職,今年二月返回成大任教,談到兩年來在金門的教學研究與生活,彷如進入閩南文化的寶山,有說不完的人、事、物。
 兩年來,他在金門這塊閩南文化沃土教學的同時,深入在地,走訪老少聽故事,翻找史料,踏查祠廟碑碣,採集民間歌謠、民俗,也在兩岸關係迭宕起伏的形勢下,克服困難,匯集了兩岸與東南亞的閩南文化學術圈,擴大交流、分享彼此研究成果。

陳益源(左二)陪同台南府城觀興文化藝術基金會侯明福會長(左)吳福春執行長(右)睿友文學館館長陳長慶(右二)訪問金門。(陳益源提供)
 陳益源表示,金門本是知名的僑鄉,在閩南文化幾百年來邁向台灣、南洋及海外傳播的歷程中,金門有其獨特性。金門有許許多多的古厝,更有形形色色閩式融合洋風的番仔樓建築,每一棟洋樓都有著家族歷代與海外金僑說不完的風光或滄傷故事。
 金門不只有僑鄉文化,也是人文薈萃之地,本有「海濱鄒魯」盛名,先後出過近五十位進士,此次研討會就是以閩台科舉文化為主軸,旁及宗教、信仰、文學、閩南與東亞的脈絡。
 陳益源表示,這本最新出爐的論文集,除了兩岸學者發表的研究成果外,還擴及泰國媽祖信仰、越南閩南廟宇與廣澤尊王信仰、檳城閩南人的古老拜神組織、馬來西亞的金僑社群網絡、新加坡的閩南移民案例研究,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金門縣轄的邊陲島嶼─烏坵,由金門大學建築系主任曾逸仁以學術論文的方式,發表對島上的歷史與環境調查與研究,更是一大亮點。
 陳益源說,在金門兩年,民間的民俗文學採集有挖不完的寶,近期進行中的還有訪談九旬高齡長輩,在晚輩的陪同下,一起錄影口述、傳唱幾乎消逝的鄉土歌謠與傳說。
 此外,在金門,他也看到不少民間保存的早年賣身、過番的契約文書,有「賣子赴洋」、「兒子過番」(公婆賣媳)、有「南洋尋夫」(退回苗媳),也有「返鄉尋子」(被賣到金門的廈門囝仔)等賣子、賣妻、賣媳,賣大嫂、賣弟媳的真實故事,其中,多數都是大時代下充滿著痛苦與辛酸的無奈悲歌,但也有不向命運低頭,自己身處苦難的日子裡仍願濟助他人的慈悲心,也有曾與豬隻爭食過的被遺棄幼童,後來奮發向上的人生故事。
 陳益源表示,雖然結束了借調金門大學教學研究兩年的日子,與金門及閩南文化相關的研究仍會持續進行。七月中,在台灣文學館就有一場「陳長慶短篇小說集」的中越文本新書發表會,將金門鄉土文學作家的作品,推介給台越婚姻家庭,讓新移民及其家眷子女可以透過中、越雙語文來共同閱讀,一起來認識這塊土地。
 此外,陳益源表示,由學術界、宮廟團體、各地公部門共同協力促成的「世界閩南文化節」,自2012年起,陸續在台灣台南(金門、桃園)、福建泉州、澳門、金門、馬來西亞麻六甲、中東杜拜、香港舉行,今年本來訂六月要在馬尼拉舉行,雖然因疫情延後到明年,但熱心的宮廟對今年推動閩南文化國際交流的願望並沒有放棄。
 他說,台南成功大學與大觀音亭興濟宮、馬來西亞的馬來亞大學與麻六甲保生大帝廟,兩校兩廟之間已有連繫,因應今年疫情,希望能結合保生大帝信仰,正共同策劃在今年十月舉辦與民間信仰與養生保健相關的國際研討會,希望疫情能早日消退、解封,讓研討會能順利舉行。
(記者趙家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