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血友病患者長骨刺 應防出血

亞大醫院兒科部顧問醫師彭慶添替患者檢查患部。(記者黃俊昇翻攝)
 記者黃俊昇/霧峰報導
 26歲林先生幼年蹣跚學步時不經意跌倒,導致關節血腫,意外被發現罹患A型重度血友病,成長過程也屢屢發生肌肉或關節出血等問題,檢查後發現關節軟骨磨損,已有骨刺形成,經醫師建議規則預防性施打凝血因子,加上團隊治療,生活品質大大改善。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部顧問醫師彭慶添教授表示,血友病是一種先天性血液凝固異常的出血疾病,血液中可以幫助血液凝固的蛋白質,由於基因缺陷,當缺乏其中一種凝血因子,就會使血液不容易凝固,嚴重者就算沒有跌倒或創傷,身體也可能會自發性出血,而血友病好發於男性,必須終生透過凝血因子治療,才能維持生活狀態。
 彭慶添指出,A型血友病患者缺乏第8凝血因子,占所有血友病患者8成以上,不過血友病嚴重程度因人而異,輕度患者只有在受傷或手術才有出血問題,中度患者約1個月出血1次,通常也是創傷造成,而如林先生的重度患者,出血頻率約每週一至兩次,時常為自發性肌肉或關節出血所致,或是沒有任何原因,也可能發生出血。
 彭慶添表示,許多病友因擔心意外出血,往往減少不必要的活動,其實血友病患者更應多適當的運動,以增強肌肉力量,因肌肉具保護關節的功能,才能減少出血情形發生,若因擔心受傷而不運動,反而會造成肌肉萎縮,使關節健康惡化。
彭慶添建議,目前已有多種長效型凝血因子,病友們可透過預防性治療,定期注射這種凝血因子,維持體內濃度,不僅這種長效型凝血因子可以減少注射次數,也能持久預防出血並保護關節,提高治療方便性。
 彭慶添表示,只要透過定期監測血中因子濃度,年輕的病友仍可以適度運動,若過度保護病友,限制其運動,反而會使出血頻率增高,而病友運動前應考量體格、病史和關節狀況,找出適合自己的運動,才能有效建構健康的骨骼及支撐關節的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