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中華副刊>旅行路上感謝有你
■劉先昌
旅行是大部份人所愛好與企盼的。當經濟條件允許,就想到名勝古跡走走,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道出了旅遊的魅力。
自2000年退休後有了閒暇,對岸親人也頻頻招喚,於是開始了與地理、歷史課本上,似熟悉又陌生的地名與故事的印證與探訪。當踏上神州大地那一剎那,忽然有一種失真的感覺。因為兩岸隔絕太久,政治意識的差異,使得原本不可跨越的鴻溝突然變得輕而易舉,但終究是願望實現,心中興奮感超越了忐忑不安。
自此以後,以一年兩次行程走南闖北,開始探親、尋根、印證、還願之旅。回父輩家鄉有親人帶領不成問題,但也花太多時間酬酢應對,腸胃的負荷與無宴不醉的煩惱也隨之而來。這是尋根與還願,但終究是看了進步的滬上家鄉,對它的繁華與現代超出想像,感覺與故鄉一詞有很大的距離。
之後,隨自己所興開始選擇想去的地方。我的選擇多是由以往閱讀散文小說裡嚮往之地。如梁實秋雅舍小品中的北京;梅濟民東北一系列長白山夜話、哈爾濱之霧、鏡泊湖之夜與田原的松花江畔文章;張放、朱西寧所寫山東故鄉的散文小說;另一位不知名作家所寫大西南擺夷族的「三人行」—還有父母待過的雲南、四川、貴州等地都是我想探訪之地。
一位網上朋友,在我第一次搭夜車到北京,就展現無比熱忱與真誠,早餐先應我要求去吃了老北京的「豆汁」,然後將我安排在準備開業的賓館中,每日駕車載我至長城、頤和園等著名景點遊玩,了卻我對北京情懷。以後又帶我到東北吉林臨江市,拜訪他的在地朋友,由此親睹東北夏季的舒適與遼闊,鴨綠江對岸北朝鮮的神秘,又直上長白山天池如朝聖般的遊程,讓人有不虛此行之感。這種遠行程、大景點,非得熟人帶領不得要領,而朋友的付出與相陪,豐富了我的人生體驗。
一位廣西朋友,知道我想去中越邊境對我盡力相助。除提供北海家鄉住宿外,其家人更駕車陪我游珠海路「清朝升平街舊址」、銀灘、冠頭嶺盡覽早年海口貿易的興盛,與繁華落盡的遺跡。我又以北海作據點,獨自去了東興口岸,看到熱絡的中越口岸貿易,穿梭叫賣的越女小販,幾如身處越南街市中,並幾經掙扎親嚐「鴨仔蛋」,為旅程中帶來驚爆。
2015年由地圖中選定東北一處小鎮,搭兩趟飛機到達千里之遙的黑龍江,在旅途中承當地人提供資訊,先巡逡有著俄式風光的哈爾濱市,當晚一夜火車到達邊境黑河市,乘遊輪飽覽黑龍江景及遠眺俄境風光外,又見到中俄貿易關口與徒步遊大黑河島,再包車參觀璦琿紀念館與知青博物館,也造訪「這裡的黎明靜悄悄」電視劇所遺俄式木屋場景,真是知性與感性之旅,路途遠不是問題,能有心靈上的收穫一切都值得。
2016年我隻身搭往騰沖夜臥巴,結識到福建打工的年輕夫婦,他們休假返鄉探親,力邀我到農村寨住幾宿,我依約去了,看到純樸的山居生活。這段時間我觀看怒江、遊村寨見老婦纏頭,老叟披單片蓑衣抽著旱煙筒,四十年前臺灣中國電視公司製作的「怒江春暖」裡的人物造型,實情實景在這裡展現。這裡沒有污染的青山綠水與人情味溫暖了我。他們開車帶我遊孫家壩古橋、賞千年銀杏、親近龍川江、泡大塘溫泉、到中緬邊境口岸一訪、參與當地朋友的壽宴及聚會,讓我見識到中國大西南地區百姓勤奮與質樸,朋友讓我的旅行更方便與溫馨,使我流連忘返幾不忍離去。
自由旅行要有毅力體力、能適應不同環境與隨遇而安的瀟灑。深入在地觀察民俗風情,結交各地益友,也記下點滴與影像作為寫作材料,與網上朋友分享我的心得。在步入一甲子齡後的我,能以旅行寫作做為生活的依託實在幸運。能完成一趟趟遠距旅行,多有勞各地朋友的相助,我衷心的感謝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