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專欄>少棒選手肘痛


 ■吳重達
 剛滿11歲的棒球選手抱怨投球時手肘痛。剛開始痛時休息後就不痛,漸漸發展成時時都不舒服,尤其丟球時更痛;起先被當成肌腱炎治療,不見好轉後才轉介過來。
 他的痛集中在手肘關節內側,肱骨內踝有明顯的壓痛,肘關節是穩定的。成年人這個地方痛,下診斷為高爾夫球肘大約錯的機會不大;因為,拉傷、發炎處是肌腱或肌腱─骨頭交界處。可是,成長中的兒童骨頭的生長板尚未骨化,同一地區的弱點反而不是肌腱或肌腱─骨頭交界處,而是生長板軟骨本身或它與骨頭的交界處。X光檢查確立他是生長板分離傷害,也叫做少棒肘。
 這毛病不是手術的適應症,其治療包括手肘完全休息至少2個月,最好是3個月,至完全不痛;再復健,進入投球復健課程,再恢復訓練、比賽。最怕的是被診斷成肱骨內踝骨折而被抓去開刀。
 同樣是少棒選手投球肘痛,主要是痛在肘關節外側。也是被當成網球肘治療不成功轉介過來的。投球時肘關節外側受到壓力,而不是像內側承受張力而發生拉扯,因此生長板分離性傷害少見,反而要擔心骨頭本身的問題。X光顯示肱骨外踝有溶骨現象 (osteolysis),診斷是分割性骨軟骨炎(osteochondritis dissecans)。供應該區的血循中斷,造成骨頭壞死。
 這個毛病得進一步做核磁共振檢查,確立疾病分級與嚴重度才能給予適當的治療。核磁共振診斷分4級;第1、2級病灶出現溶骨現象,但關節面軟骨仍然維持正常或只有些許變化,休息、復健的保守療法成功機率很高。
 第3級以上病灶溶骨範圍大,覆蓋病灶的關節面軟骨崩塌,甚至脫離骨頭而變成游離體,保守療法不會成功,手術才能提供日後再上球場機會。因此,少棒選手的手肘痛不是個能等閒視之、掉以輕心的問題。
 (作者現為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