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癌症位居國人死因首位,專家指出,高達8成5的癌症患者有營養不良情形,營養支持是治療期間的關鍵,而術前營養評估、手術後至輔助化療開始前的8週內是患者恢復體力、補充營養的黃金時期。
台灣癌症全人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謝瑞坤表示,癌症患者因疾病與療程影響,屬營養不良高風險族群。據統計,約有30-85%癌症病人有營養不良情形,而癌友又多集中於體力、消化吸收能力較差的55歲以上之高齡族群,更易出現營養補充不足影響預後的狀況。
營養的補足與否會影響到癌症患者接續療程的耐受度,不能忽視營養支持的重要性,尤其術前的營養評估、以及術後進行化放療之前的階段,應要特別確保營養充足。
雖然營養支持是癌症治療期間的重要關鍵,但其重要性卻容易被忽視,謝瑞伸說,有超過9成的癌症患者被忽視有營養不良的問題,卻僅3-6成營養不良的癌症病人會接受營養補充。
癌友術前營養不足可能伴隨著術後不良的影響,應及早評估,建議可使用英國靜脈暨腸道營養學會(EAPEN)建議的簡易營養不良評估工具(MUST) 評估成人病患是否有營養不良風險。
相關評估會從BMI指數、體重、營養不良整體性風險等評分,若得2分或以上,應及早建立營養需求,以幫助患者術後更好地恢復體力,提高其生活質量。
然而,量表僅協助判定當前的營養狀況,即使術前營養正常,術後還是有營養不良之風險。謝瑞伸說,在手術後、輔助化療開啟前的大約8週內是患者恢復體力、補充營養的黃金時期,建議在這期間患者應確保營養充足,才有體力堅持治療。
營養師張毓雯表示,癌友在治療期間有5大營養管理重點,包括高蛋白、高熱量、鋅、低GI、及麩醯胺酸。美國癌症協會發布的癌症治療期間飲食指南,建議注重高熱量和高蛋白,以避免營養不良及惡病質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