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19日電
心臟衰竭常發生於長者,三高控制不好的中年人也是高危險群。馬偕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洪崇烈表示,若容易覺得累、休息也不容易恢復,爬一兩層樓梯就喘,且腳踝兩側明顯水腫,都是警訊。
衛福部108年死因統計,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心臟疾病更是全球10大死因之首,而心臟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末期結果。
洪崇烈表示,心臟衰竭有不同的型態,「收縮性心臟衰竭」的病人多來自於冠心病,患者男性略高於女性,年齡層也較低;「舒張性心臟衰竭」很多是女性在停經後易有代謝症候群等問題伴隨而來。
洪崇烈表示,心臟衰竭患者大多為60歲以上年長者,但50~60歲也會有一波高峰。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也要特別留意;此外,若曾有心肌梗塞、瓣膜性心臟疾病病史者,都是高危險群。
心臟衰竭在不同病人的臨床症狀表徵有所差異,但「累、喘、腫」是很具體且易觀察的指標。
洪崇烈說,有些人就算休息,也難以改善疲倦感。若平常容易覺得累,再加上爬個1、2層樓梯就喘吁吁,或是合併下肢有水腫,尤其在腳踝兩側、足背會明顯隆起,用手指按壓不反彈且會留下凹洞,可能就是心臟發出的求救訊號。
心臟衰竭最後的病程是重度失能或換心。但初期的心臟衰竭病人可以透過治療、日常生活健康管理,達到延緩病情並降低再入院率與死亡率的比例,在控制得宜的情況下,並不影響平日較為緩和性的走路、散步等運動。
馬偕醫院針對曾因心臟衰竭住院的病人,出院後加入「遠距照護服務」,量測設備有隨身型心電圖機、二合一血壓、血糖計、體重計、血氧計等,透過24小時傳輸,將危急情況及早觀察並安排就醫。
1年來超過百名病人參與「心臟衰竭健康管理計畫」執行觀察發現,平均年齡71.2歲,男性占46.5%,女性53.5%,有糖尿病史占64.4%、高血壓44.6%、冠心症68.3%,病人出院後30天內的再入院率平均下降約3~4成,生活品質也獲得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