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熬夜傷腦傷心 減損認知功能

台北慈濟醫院神經科醫師鄒儲蔭提醒,不管是睡得太少或睡眠片斷化,都可能會傷害腦神經,使人認知功能減損。(記者蔡琇惠攝)

記者蔡琇惠∕新北報導

1名38歲患者,近1週熬夜趕工導致症狀頻繁發作,一次被妻子發現失去意識倒臥床上,經就醫予以衛教與調整藥物後才獲得改善。國外研究指出,睡眠剝奪不僅會加速衰老,更可能與失智症、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癲癇發作等許多疾病有關,嚴重甚至會導致猝死。

台北慈濟醫院神經科醫師鄒儲蔭指出,不管是睡得太少或睡眠片斷化,都可能會傷害腦神經,使認知功能減損,同時也可能傷害心血管系統,且無法透過補眠修復。

他解釋,而人類在睡眠時,外在感官如視覺、聽覺或觸覺等訊號雖傳不進大腦,形成沉睡狀態較無反應;但大腦仍持續活躍運作,會將白天的訊號重整進海馬迴,再到新皮質做記憶鞏固,進而轉變成長期記憶,對學習新事物是相當關鍵的程序。

國外研究指出,大腦中的膠狀淋巴系統會在睡眠期間藉由動脈搏動驅動運轉,可能與清除掉α-突觸核蛋白與β澱粉樣蛋白2種廢棄蛋白質產物的排毒清理機制有關。若無法及時清理掉,將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風險。

研究指出,與睡眠時間多的人相比,每晚睡眠時間少於7小時更可能有更高的平均體重指數與肥胖症;與睡眠時間6~9個小時的人相比,睡眠時間少於6個小時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高出20%。

鄒儲蔭說,睡眠需求會依年齡與個體而有不同,6~9小時都算正常的睡眠時數,但建議仍要在合適的時間入睡;若未在午夜12點之前就寢,將影響血清素、生長激素及褪黑激素的分泌,可能無法順利進入深層睡眠,長期下來生理時鐘將受干擾出現紊亂,大腦也可能無法正常執行腦細胞廢棄產物的清理,進而產生一連串負面生理效應。

鄒儲蔭提醒,維持規律睡眠、睡前避免做太激烈事情或飲用刺激飲品、入睡環境保持舒適放鬆,白天有適度光照,睡眠時燈光宜調暗;有睡眠呼吸中止症、失眠症、睡眠片斷化、因頻尿、不寧腿問題干擾睡眠的病人,建議尋求醫師評估,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