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Views
<醫師專欄>缺血性肌肉訓練-1
■吳重達
運動員為了追求更快、更高、更遠的終極目標,自古至今無所不用其極地使盡各種方法、手段。使用增強表現藥物就是最明顯的例子。
可以增強運動員表現,或萬一運動員受傷後可以「快一點」恢復的方法或科技,是現代運動員與其團隊努力尋找、運用的目標。可是,這類科技常常跑在科學證據之前,相關的生物力學、生理作用、正面效能、負面影響、安全性等都不完備就開始使用、甚至風行,缺血性肌肉訓練就是這樣的例子。它已被健身訓練與某些復健單位使用,恐怕也會流行起來,後果會如何?令人擔心。
外科手術控制出血可以用電刀止血;電刀控制不住的中、小血管出血可以用綁、用縫的方式止血。可是,自骨髓、肌肉流出來的血常是廣泛、瀰漫性出血,止不勝止;因此,在肢體手術就利用止血帶創造出不出血手術。止血帶壓力超過病人的血壓收縮壓,動脈血被止住,下游就不出血了。肌肉、神經經得起大約兩小時的缺血,骨科醫師必須在這期間內完成手術;若無法完成,要完全放開止血帶,肢體再循環至少20分鍾後,再上止血帶壓力,再買個2小時手術時間。
所以,止血帶使用時間與上磅壓力大小,影響了下游肢體肌肉、神經的功能。嘗試儘量縮短止血帶使用時間與使用儘量小的壓力,避免止血帶造成的併發症、後遺症,是骨科醫師必修的課題。因此,用缺血為手段來達成訓練目標就不無疑問了。
(作者為台南奇美醫學中心骨科顧問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