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柏翰∕台北報導
對於有虛寒體質的民眾,中醫師指出,除了使用藥材與艾灸氣海、關元穴等方式調理外,作息方面也建議冬天盡量早睡晚醒,避免陽氣過度耗散,白天等日出後再外出活動比較不會受涼。。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科醫師趙品諭表示,虛寒體質俗稱「冷底」,與陽氣不足有關,體內暖流運行不順,對影響陽氣的事物特別敏感且不易調整,例如夏天開冷氣會不舒服、冬天穿再多還是手腳冰冷;或是吹到風就打噴嚏、吃冰冷食物就拉肚子等。
陽氣不足可顯現在身體各部位,像是胸悶、脹氣腹瀉、頻尿夜尿、關節肌肉僵硬痠痛、憂鬱不好動、女性生理期不順等等。然而,趙品諭也說,虛寒體質的嚴格定義是指罹重病、長年痼疾、手術多次、年老體衰等身體機能退化。若只是冬天手腳冰冷,夏天和正常人一樣,算是亞健康狀態,不全然算是冷底。
在中醫調理冷底方面,通常會從脾腎著手來增強陽氣。例如,以辛熱的乾薑補脾,可溫中散寒;另,具強心成分的附子,可用來補腎可回陽救逆;而肉桂性熱,亦具溫補腎陽之效。由於上述中藥材藥性強,建議須由中醫師調配為宜。
除了藥補外,中醫也會以艾灸方式來溫熱穴位以增強陽氣,趙品諭說明,先將艾絨放在肚臍附近的氣海、關元穴,每次灸20~30分鐘,2、3天灸一次,冷底的人可以每天灸。
雖然坊間有販售艾灸相關產品,但不建議自行使用,因為有些人體質並不適合,甚至會過敏,應諮詢中醫師,由專業人員協助使用。
趙品諭也提醒,現代人常熬夜,造成陽氣過度耗散,尤其冬天應早睡晚醒,白天等日出後再外出比較不會受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