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 全球探索 〉美歐陸俄 相互戰略矛盾難搞定
林泰和
拜登政府在三月三日公布《國家安全戰略中期指導方針》後,對亞太政策與部署動作頻頻。拜登正以自己的方式、風格,推動印太戰略升級版,一連串的美中角力也延伸到歐洲、中東。美中兩國在全球性的氣候變遷、公共衛生有合作機會,但在區域相關的主權、領土等議題,仍存在很大的分歧與競爭關係。
美日印澳三月十二日舉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拜登把川普時代還是部長級、非正式、不定期的對話框架,升級為四國元首視訊會議,還預告年底前將有四國元首的實體會議。此外,川普創建的「印太」之名沒改變,美軍「印太司令部」也繼續存在,強調「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願景也依然如故。
四方安全對話 升為元首會議
「四方安全對話」之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與國防部長奧斯汀,隨即於十六日、十七日前進日、韓,舉行外交與國防雙長的二加二會談,除了鞏固雙邊關係外,美韓會談聚焦在北韓問題,美日會談除了關切台海和平穩定,美日同盟所關注的範圍也已擴及遠東地區、甚至全球性議題。
布林肯與印太相關盟友見面後,隨即與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十八日在美國阿拉斯加和中共外事辦主任楊潔篪、外長王毅,進行美中雙方最高層級外事主管對話。美國在會前先對香港做出制裁,會中又提出新疆、西藏、台灣問題,這些都是美國對中國大陸的下馬威。
美國的下馬威,有點出乎中國大陸意料之外。中方本來期待藉阿拉斯加高層對話,扭轉川普時期的對中做法,但結果卻是事與願違,拜登不但沒有改變川普對中戰略競爭,還進一步強化、升級印太戰略。但是,若從雙方表明立場、互探底線、了解美國和中方打交道的套路來看,中國大陸還是有所收穫。
美國和中方打交道,已經從過去的「先信賴、再驗證」,轉而變成只「觀其行」。轉折的關鍵在於美方已愈加不信任中方做出的承諾。前車之鑑如:二0一六年歐巴馬政府時代,中方向美承諾南海非軍事化,對照現今南海的情勢;一九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之於現今的香港;還有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定,中方於二0二0年進口美國貨,只占該協定目標的百分之五十八。
美對大陸承諾 轉為只觀其行
美中阿拉斯加會談後,美國務卿布林肯馬不停蹄訪問歐洲,並且先聯合歐盟、加拿大及英國相繼制裁新疆官員。這是歐盟自一九八九年因天安門事件對中實施武器禁運以來,首度對北京採取的制裁措施。
布林肯的歐洲之行,向北約(NATO)、歐盟表達強化美歐跨大西洋聯盟關係態度,並達成修補關係、溝通盟國一起對中方出擊的操作;同時,藉由制裁新疆官員,也凸顯了美國與歐洲在人權等價值觀上仍保有其一致性。但是,美、歐仍存在若干歧見,包括:
一、對中經貿。去年十二月底,歐盟與中方簽署《歐中全面貿易協定》,令美國不滿;但歐盟著眼於龐大經濟利益與戰略自主,必須與中方維持經貿關係。以德國為例,出口占經貿總額達百分之四十八,主要出口國則是中方。
二、歐俄油管。俄羅斯營運的北溪二號(Nord Stream 2)油管,繞開烏克蘭、波蘭,走波羅的海直接輸送到德國。美國一方面自己也出口天然氣,一方也擔心北溪二號管線計畫會讓歐洲的能源更加仰賴俄國。美表態要持續對德國涉入北溪天然氣二號管線工程的企業祭出制裁。
一帶一路 隱含分化歐洲策略
三、土耳其向俄採購飛彈。北約盟國土耳其正與俄羅斯討論購買更多套俄製S-400防空飛彈。拜登政府已警告土耳其將會有進一步制裁,但土耳其也有其自己的國家利益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北約是超過七十年的軍事同盟,三十個成員國對於外來威脅,採取「one for all and all for one」的集體防衛機制。北約去年十一月提出的「北約二0三0」願景,除了傳統安全外,特別將新科技、恐怖主義和中國大陸在全球崛起,都納入安全挑戰並形成新戰略概念。
北約看待中國大陸崛起的幾項挑戰,首先是中國大陸國防支出名列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其次,中國大陸擁有兩千枚短、中、長程飛彈,部分射程甚至可及於歐洲;第三,在太空科技方面,嫦娥四號、五號在月球背面登陸,成為世界第一,也是四十四年以來第一個到月球「挖土」帶回的國家,現在還有「天問一號」的火星之旅;第四、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終點站在歐洲,被懷疑隱含了分化歐洲的策略。
此外,過去的北約,看待安全威脅是真刀真槍的大砲軍火,但今日,傳統的軍事威脅仍在,又加上了非實體的威脅,亦即在網路空間(Cyberspace)發動的網路戰爭(Cyber Warfare),透過駭客攻擊與5G、人工智慧、互聯網、晶片等競爭,正在衝擊全球權力平衡。
中俄相互取暖 實則同床異夢
回頭看中國大陸。在美中阿拉斯加對話後,布林肯直奔歐洲的同時,大陸外長王毅返回大陸,在桂林會見了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雙方都強調了「新時代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並簽署聯合聲明,意在針對美國一連串圍堵、制裁表態。
其實,中俄關係也是同床異夢。中俄雙方會看議題需要來合作,但要回到一九五0年代中俄軍事同盟已經不可能。其一,俄羅斯自二0一四年併入克里米亞後,就開始被歐洲孤立,在國際的合縱連橫上,俄國有必要找中方取暖;其二,俄羅斯人口愈來愈少,在遠東、西伯利亞的區域發展與安全,對中方一直存有威脅感。
其三,印度戰略地位愈來愈重要,但美中俄三方在印度都有戰略矛盾。印度是美方主導的「四方安全對話」一員;中印又有邊界爭端。但印度總理莫迪現在砸錢採購由俄羅斯研製的S-400防空飛彈系統,藉此強化其國土防衛能力,印俄軍事合作,對美、中也是矛盾。
(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林泰和口述,記者趙家麟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