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View
台灣環頸雉啼雞 稀有保育鳥
記者陳治交∕台南報導
台灣環頸雉又稱「啼雞」,目前正值繁殖期,雄雉為了宣示領域,會發出短促「嘎、嘎、嘎」求偶鳴聲、再振翅舞動,吸引異性眼光,其他雄雉不甘示弱跟著叫,甚至彼此格鬥爭地盤。
過去在台灣的農地上,台灣環頸雉是普遍易見的鳥禽,也成為早期物質缺乏時代,農民加菜的「蛋白質」來源。台南市野鳥學會調查,目前台灣地區僅在花蓮、台東、台南及宜蘭南澳較容易發現野生環頸雉,台南地區的沙崙農場、和順寮農場、曾文溪河川地都有紀錄,屬於第二類珍貴稀有的保育鳥禽,常在草原周邊或一般旱田、果園出沒,因生性害羞又敏感,不易被發現。
雄雉的羽色極為華麗,頸部白色頸環與具金屬光輝的綠色頸部,形成強烈對比;雌雉終年穿著一身的樸素,全身大致為淡褐色,背部密布暗褐色斑點,在田中隱匿是最渾然天成的保護色。
目前正值繁殖期,在遠處就可以聽到雄雉發出短促「嘎、嘎、嘎」求偶鳴聲,為了占地盤宣示主權,草原上常發生格鬥,一直鬥到把對方趕走為止。
環頸雉由於與人類生活空間重疊度高,干擾與衝突不斷,新吉工業區保留四點二公頃的環頸雉保育區,牠們是否「棄舊家找新房」,無法推測,另外,這幾年有業者引進中國大陸的環頸雉及朝鮮的高麗雉,因不適合台灣人口味被棄養,保育人士憂心外來種與台灣原生種雜交或占據棲地,使得台灣原生種環頸雉面臨消失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