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Skip to sidebar Skip to footer

海廢新陳代謝快 飲料瓶生產23天就變垃圾

本報記者綜合報導

根據調查,在桃園發現台灣塑膠瓶罐於工廠充填生產後二十三天即成為海洋廢棄物,若扣除商品於物流銷售、飲用所經歷天數,可能一至二週內就從產品變垃圾。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委託澄洋環境顧問有限公司進行「一一0年度海岸環境清潔維護推廣及成效管理計畫─快篩監測與來源分析」,並於日前公布結果。

此次調查並針對八縣市、共十一處海廢熱點海岸,抽樣記錄五百五十件塑膠瓶罐,包含澎湖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金門縣、連江縣、屏東縣、桃園市等。

顏寧指出,觀察各縣市瓶罐製造日期與調查當日的時間差,其中在桃園發現台灣瓶罐於工廠充填生產後二十三天即成為海廢;若再扣除商品於物流、上架、銷售、飲用所經歷天數,可發現本地來源廢棄物在一至二週內就可能由全新商品轉為海廢。

根據調查,五百五十件塑膠瓶罐中,百分之十四點九因標籤斑駁或脫落無法分辨來源國,可分辨國家的瓶罐以中國占百分之五十一點五最高,台灣百分之卅點七居次,其餘百分之二點九包含泰國、韓國、印尼等國家。

中國大陸來源瓶罐在連江縣、金門縣、桃園市、嘉義縣與澎湖縣等五縣市比例均過半,又以連江縣占九成三最高,海岸上可見大量簡體中文標示瓶罐;而台灣生產瓶罐在彰化縣與雲林縣採樣均過半。